
以画击“话”——小学低年段作文教学模式
新探
任峻嶙
(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二小 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现阶段广大教师面对学生写作兴趣较低、写作学力较低的状况,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
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标的重点,无疑也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日本的“纸
芝居”作文模式切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独特而有效,有助于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和
学习指导要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这些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现阶段特
别是低段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作文;低段作文教学;日本“纸芝居”作文 ;绘画作文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的语
文却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可见说起作文,学生就有“谈文色变”之感
甚至连才进入作文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都有“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的苦
恼。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标的重点
无疑也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指出: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低段,特别在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在识字上花大工夫,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说话、写话的要求。到中年级,在听说读写上
就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作文,跟不上中年级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低年级过渡到中
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马鞍形。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小学,对学生的生活充满新奇,他们喜欢把
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别人。然而,他们识字量不多,有的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都需要人提
醒,更无法用文字表达,一下子让他们写,似乎有些为难他们。更难说让低年级孩子爱上
写作,有什么辅助手段可以降低孩子写作的门槛?
一、日本“纸芝居”作文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纸芝居”作文模式对我们低段作文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纸芝居”即图片剧场、图片表演,绘画作文,“纸芝居”作文就是教师以看图片说
故事、写故事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纸芝居”形式形
象生动,非常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纸芝居”作文教学得到小学师生的欢迎和推广。在
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这种形式讲故事来进行口头作文,或通过“纸芝居”进行书面作文。
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教师呈现图片,学生或教师讲述故事,然后学生写书面作文。
这种做法和我们低年段的看图说话很相似。第二种,是让学生画出故事的图片,然后写出
图片中描述的故事,再给别人讲故事,也就是进行口头作文。图片正面是学生画的画,图
片的反面则是学生自己写的图片故事,即孩子们的书面作文。本文在此探讨的主要是第二
种作文模式,即绘画作文。
有人在班级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没有经过准备的情况下,问刚进入三年级的小朋友
三个问题(分开抽样) —— (1)能马上写一段自己想写的话吗?(2)能马上随意讲一
个故事吗?(3)能马上画出一幅有故事的画吗?对调查的结果加以统计,孩子能马上画出
一幅有故事的画,比例最高,竟占了 96%还要多,能马上写一段自己想写的话的,比例最
低,只有 42%。由此可见,对于低段孩子而言,“画”比“写”容易得多。
的确,“涂鸦”是孩子的天性,在“涂鸦”中,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可以说,每一幅绘画都见证着孩子一段童心成长的历程,每一幅绘画,都是孩子用线条和
颜色来表达的一个想像世界。
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喜欢涂涂画画,即使是穷乡僻壤的孩子也
会用一粒石子、一块小砖头或者一小段树枝在墙壁、路面、沙滩上绘出自己心中的独白、
梦想、欢乐或忧伤。画画是儿童的另一种语言,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神秘如童话般的,绘画
能够创造出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意境。在儿童文字语言还不完善时,应通过形象进行交流,
绘画就成了儿童的另一种交流语言,儿童的绘画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成年人在儿
童的稚拙、天真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
有学者认为,“纸芝居”是融合写作教学和艺术教育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完美途径。在
教学中学生动手画画,以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同时又进行写作,以故事写作手段表达自己
同时又进行写作,以故事写作手段来叙说事物,把绘画、口头作文、书面作文三者结合在
一起。
这种作文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
出来。它容易掌握,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画、爱想像、爱倾吐的性格特点,深受
学生的喜爱。“画画写话”这与语文课里的看图写作文形式相同,但这是一种再创造。首
先这幅图是学生自己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想法、体会、感受非常真切。用自己的手将神
奇的童心世界用画笔描绘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将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用言语、文字
表现出来。综上所述,画、写结合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如对学生的写作能
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及手、脑协调能力的锻
炼。
“纸芝居”作文不仅仅是作文模式,更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在活动中儿童借助观察、
探讨、记忆、想象、表述、欣赏、创作等手段进行审美提升的历程。体验审美活动中允许
儿童自由自主地表达对生活原初、真实的直觉感知,在此基础上,儿童进行多方面的自主
探究以寻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他们个性化地解读生活,形成个性化的表达语言与表
述方式。坚持绘画作文,日久天长,就会增强记忆、丰富形象、积累素材、激活思维、提
高创作能力。这对于我们现阶段作文,特别是低段的指导写作有着极大的启示。
二、绘图作文在教学中的实践
我利用本班学生逐步进行了绘画作文训练,比如,出示题目《水果派对》,让孩子自
由发挥,一开始,孩子们虽然画得比较好,但是文字介绍显得比较肤浅:有个孩子用拟人
的手法表现参加派对的水果,五颜六色的水果带着各色表情,颜色艳丽,活灵活现,他写
的话:今天是水果家族的聚会,各种各样的水果在一起开派对呢!相比较他的画作而言,
他的话就很平淡。有的孩子画得并不好,介绍也比较平淡,这样的孩子一开始是比较多的
孩子写的话:豆豆的一家在看美丽的星空。那豆豆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这些孩子介
绍得不具体,需要进一步的指导,使他们能写、会写、巧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样的学习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一般而言,孩子都能体会
到运用语言的快乐,基本上没有出现“学困生”。就连班级最调皮的学生,也能够静下心
来安静作画写作。这一阶段,我加强了孩子们对于画作的观察,让他们先说说画作的内容
揣摩画作人物的心情,随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的议论,他们的思维也渐渐打开,他们会主
动询问一些陌生的词语,使画面和文字更为贴切,其中有个孩子画了太阳和云,很简单,
他写道:一天,太阳起来了,要去工作了,它遇见了云,它说:你为什么这么早起来?云
说:因为我要学你早睡早起。有趣的介绍不仅弥补了画面的单一,而且为他的作品增加了
童话色彩。孩子们就是在兴致高昂的参与中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到后来,许多孩子不仅能给自己的作品命名,还写出精彩的故事——小兔快跑:一天
早上,小兔抱着一个红红的大萝卜,到草地上玩。它把萝卜放在树旁边,就在草地上玩了
起来,忽然一只藏在树后的狐狸看见了,直流口水。天上的黄鹂鸟看见了,急忙大声喊起
来:小兔快跑,狐狸来啦!小兔听见了,抱着红红的萝卜就往家跑。狐狸见小兔跑了,垂
头丧气地回家了……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给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许多孩子感觉意
犹未尽,总是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太短。如果给孩子更多时间,如果孩子在家里也能参与进
来,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这就需要后阶段家庭教育的配合。
三、绘画作文离不开教师有效指导的研究
生搬硬套只能事倍功半,在教学中实施“纸芝居”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不能一
画了之,一写了之,让孩子随性为之,必须有目的、有方法的对学生进行绘画作文的有效
指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强大动力。”在“绘画作文”的实践一
开始,就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我想说,我想画,我要写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
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就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鼓励
孩子的表现欲望。
(2)丰富学生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
要抓住机会帮助学生广泛地攫取创作的源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
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用绘画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有绘
画的材料,有物可画,解决“画什么”的问题,通过绘画激发学生写出要想说什么,解决
“怎么写”的问题
(3)加强“画”“写”指导,量中求质。
学生有了太多的生活材料,有了太多的生活体验,如何使学生的绘画日记收到量中有
质的效果,达到图文并茂的程度。
一年级说话写话着眼于句子完整(这里应用的六个基本句式:1、谁怎么样。2、谁是
什么。3、什么怎么样。4、什么是什么。5、什么地方怎么样。6、什么地方是什么。),
意思清楚,语句连贯。二年级时说话写话着眼于把一件事说写完整,做到内容具体,写出
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
四、在借鉴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当然,孩子喜欢画画,这是由儿童思维的特点决定的。儿童早期主要运用直观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抽象思维所取代。画画也可以看成是语言的交流,但习惯上不能
取代文字,因为只有文字表达的更具体。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以画可以促写,但最终代替
不了写,尽管画画和写作有一定的联系。文字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是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
所以这种作文模式在借鉴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这只是一种常规作文教学的补充和
拓展,不能代替传统的作文教学; 2、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最终指向,也可定位
为习作实践活动),我们在引导的时候,注意将视点引向学生的习作,文字训练仍然是学
习的重心; 3、绘画尽管为孩子津津乐道,本身却有着诸多的局限,比如生活中的许多场
景孩子是难以真实再现的,特别是越往高段,对于作文题材的扩充,绘画作文也显现出他
的不足。综上所述,这种绘画模式并不是解决孩子作文问题的万能药,需要教师在实际教
学中酌情实施。
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电
脑作画或是利用网络平台更好的实现展示、分享和评价。使孩子们的作品得到最快、最全
面的反馈,这需要我们教师作出更大的努力,使这一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实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方略。现代教育出版社
[2]杜卫主编:《儿童美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曹建林主编:《小学美术多元体验教学方式的构建与实践》。
[4]汪潮主编:《名师之路——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风采》。中国新闻出版社
[5]周葵葵。中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6]王祖明。让作文教学根植于儿童的生活世界——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的启示。新作文:
小学作文创新研究教学,2007,(6):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