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20:52
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山居秋暝》.docx(18.3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山居秋暝》 邹小慧,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山居秋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 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是 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王维在此诗中描绘了秋雨初晴,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 的淳朴生活,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有一定的热情,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学习方法,基本上 可以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借助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初步读懂诗词大意。但 是学生在鉴赏古诗艺术之美、情感之美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做一定的指导。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1.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王维的生平、创作 的诗歌及诗歌创作背景; (2)教师设计课前学情问卷星,了解、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课中讲授 (1)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更直观、多样地展现教学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将咏唱《山居秋暝》的视频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富诗意的同时,促 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3.拓展运用 利用信息技术筛选出学生搜集的优秀资料作为课堂拓展阅读的资料,学生通过平板在 课堂上自主下载阅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中的静态和动态描写,运用动静结合把 画面写具体。 2.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借助背景资料,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插图,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中的静态和动态描写,运用动静结合把 画面写具体。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鉴赏律诗中间二联的艺术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借助背景资料,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诗歌 的兴趣,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点题” 1.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单元目标 2.导入课题《山居秋暝》,学生理解诗题,获取关键信息(时间、地点、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1)字理识字:暝 (2)首联点题:如果让你用诗中的一句诗来解释诗题,你会用哪句? 【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使学生在学习时方向性更明确;理解诗 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根据提示,自学古诗 1.王维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山居秋暝”图?学生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提示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说一说: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诗意 (3)划一划:划出诗中的景物名称 (4)想一想:诗句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3.检查朗读: (1)读准确,读出节奏。 (2)这首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初步带着感受读。 4.指导诵读,复习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入短韵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进行 诗歌诵读,读出层次,在读中加强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感悟。 三、指导赏析,描绘画面 1.通过诵读,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说说。 2.小组合作: 律诗的结构主要是中间二联,它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衡量诗人才情和写诗技巧的关 键所在,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理解、发现进行赏析。 (1)结构:对仗工整(“明月—清泉”等等) (2)写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有声有色;由景入事;从远到近等顺序 (3)景物特点、画面特点 ①梳理自然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林 ②拓展与这些景物有关的诗句,学生说说这些景物的特殊含义(高洁) 3.换词训练,促进理解和想象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动”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4.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再次齐诵此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发现诗歌中的艺术之美,重在授予学生鉴 赏诗歌的角度和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体会主旨,吟咏结课 1.理解诗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白为何而“留”?体会诗人对山村景物 的喜爱,对淳朴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拓展阅读,理解“空山”之“空” (1)拓展阅读:王维的人生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学生自主挑选推荐的资料阅读) (2)王维所写的含有“空”字的诗歌。 (3)思辨:这山真的是“空”山吗?请说明理由 (4)总结:山空即是心空、心静 3.吟咏、背诵《山居秋暝》 (1)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山居秋暝》 (2)学生跟着视频吟咏,体会是个空灵之感 (3)背诵诗歌《山居秋暝》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通过前面的层层铺垫学习,让学生水到渠成 地理解“留”,体会诗人对山村景物的喜爱,对淳朴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拓展资料 的阅读,让学生明白“空”的含义,体会主旨。吟咏背诵旨在加深学生印象,留给学生美 的享受。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旨在授予学生诗歌鉴赏方法,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相得 益彰的妙处。在欣赏诗歌艺术美的同时,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美。课堂层次清晰,教师引 导学生以读促悟,读贯始终,且读的形式多样,由“读”到“诵”到“咏”到“背”,层 层递进。教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注重学法的指导,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 以情感为纽带,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营造了和谐、生动、富有诗意的 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扎扎实实落实课文的三维目标。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20:5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