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21:04
语文阅读课——《牧场之国》.docx(20.5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语文阅读课——《牧场之国》 黄碧珊,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荷兰一向以“花之国”、 “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 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文,突出了牧场的美:在碧 绿的丝绒般的草原上,成群的各色牛儿如朵朵大花,镶嵌其中;牧场更有一种粗犷美:成群的 骏马在草原上飞驰,辽阔的草原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牧场也有 一种悠然的美: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在草原上悠然自得,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声; 牧场还有一种夜幕笼罩下宁静的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闪烁的灯塔 而每一种不同风姿的美,在作者笔下都显得灵动,富有生趣,似优美的抒情小调。 二、学习者分析 本次授课的学生是四年级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课前能通过预 习来了解课文大意,如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写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一些体会。感受荷兰 是一个牧场之国。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点分析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荷兰的图片进行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 到荷兰之美。同时,荷兰也是一个风车之国、运河之国、花之国。让学生在这情境中学习 荷兰还是一个牧场之国。为学生学习牧场之国做一个铺垫,体会牧场之国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 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牧场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到充满温馨的乡村,领略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今天,我 们将要飞越重洋去欧洲的荷兰游一游。(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对牧场之国的向往,一起走进课文 里吧!) 3.请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有什么话想说?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这篇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字词学习情况。谁来读一读。 模样 镶嵌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膘肥体壮 悠然自得 毛毡 吆喝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成群结队 三、再读课文,走进牧场 默读课文,人们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牧场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 的印象? 自学提示: 1.默读 2---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概括小标题。 2.牧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3.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学生先自学 再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出现在哪个自然段 找出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原因 第一次 第( )自然段 第二次 第( )自然段 第三次 第( )自然段 第四次 第( )自然段 预设: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自学的情况。 生:(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生:这句话我知道了荷兰牛的种类特别多。 生:(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我觉的这句话我知道了 荷兰的草原十分美、草也特别多。 师:你从哪儿体会出草原的美,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美吗? 生:我从极目远眺、丝绒般、这两个词中体会出草原大、草像丝绒一样美。 师:你们还喜欢哪些句子? 生:老师我感觉这三句能体现荷兰牧场的特点。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 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因为只有荷兰的牛才能过这悠闲自得、衣食无忧的生活。 师:你们总结的很到位。 出示文中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 样像贵夫人,仪表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师:谁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一下“仪表端庄”的意思吗? 师:那么谁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牛的悠闲自得的样子呢? 师:那么就让我们齐读第二段在读中感受异国牧场牛群的哪种悠闲自得的样子吧!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知道了在荷兰有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儿,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句子能体现了荷兰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 生 :我们小组觉得这句体现牧场的特点:(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 骏马,匹匹膘肥体壮。)这一句,因为我们从镶嵌一词可以看出草原的美,从膘肥体壮一词可 以看到匹匹骏马的健美。 师:你们小组能把马那种膘肥体壮的感觉给大家读出来吗? 生:小组全体成员起立齐读(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 体壮。)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生 :我们小组画出了这句话:(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 主人和公爵)。因为,作者把草原比喻成王国、把马当成人来写,形容成了主人和公爵。这句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今后我们在来描写动物过程中也要试着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 作方法。所以,我们觉的这句话能体现荷兰牧场的特点。 师 :你们小组讨论的真到位,抓住了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哪个同学说一个拟人句和比 喻句。 你们也来齐读一下这句话吧! 师 :通过这两组同学的汇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飞驰的骏马 ,自由的驰骋。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除了,牛、马以外还有那些特点哪?谁在来说一说。 刚才前两个小组同学汇报了第二、三自然段内容 ,我们小组全体同学觉得出喜欢整个第 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本第四自然段: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 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 人影的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虽然第四段里的羊、猪、小鸡,尽管作者在这段对它们都是一语带过进行了略写,但也为 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小动物们可爱和悠然自得的生活在牧场之中惬意的关系。所以 ,我们小组 觉得整个第四自然段体现荷兰牧场的特点。生活在安闲的牧场上,也是动物生活得王国。 这才是真正的荷兰。 白天的牧场如此美丽,傍晚的牧场就别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让我们再一起走进傍晚的 牧场,共同领略,那与众不同的夜色之美吧!你从哪些词语都可以看出入夜的牧场是寂静的? 四、主题升华,总结全文 整篇课文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原因是什么呢,你们知道答案了吗? 小结:花牛、骏马的王国,动物自由生活得天堂,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么的自由和谐 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异国风情,表达了作者对牧场的赞叹,这也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之国的 特点所在。 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结课文: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 民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 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 更立体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课后反思】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 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的情趣和意境,我也被打动 了。教学这篇文章,我想让同学们感受国外的美丽风光、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前先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并完成预习单。教学时,首先用一组优美图片导入, 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揭示课题。接着 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手,提出“荷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的? “问题一抛出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关的学习单,然后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课堂变 得活跃起来。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 熏陶。最后提出文中为什么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学生围绕课文去理解: 牧场是所有的动物的王国,动物们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它们才是真正的主人,这 体现了动物与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处理不当或不足的地方,如学生小组合作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老师的语言不够优美;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明显。这些都是在平时教学中都需要注意的 地方,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21:0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