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夏天里的成长》
方仪,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夏天里的成长》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写作单元,
单元导语引用了萧统的名言“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旨在通过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
中心意思来写,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日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万物
的成长。行文时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抓住“生物”,“环境”
“人”三个方面,选取了动植物、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夏
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和对仗的句子。在教学时,要重视写
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要引导学生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以读促悟,揣摩写法,学会围绕中心,抓取、排列材料等方法突出夏
日万物成长的迅速,进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将积累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往后的习
作中去。
二、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在阅读中思考、
做批注,并能抓住感受深的词句发表自己的看法。知道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辅助
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他们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疏通文意。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1.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幻灯片投映,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情境。在课前用图片激发
学生入课兴趣,在课中通过 PPT的放映、排版、动画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学习语
用,训练写法,让学会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可视化工具,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
普及和推广以及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思维导图已经逐渐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新的有效手
段之一。本科借助WPS办公软件的组织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填充、绘制思维导图。
3.练笔部分以打写方式呈现,可通过QQ群对话进行分享,也可通过Word文档发送。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朗读文章、抓取信息、填写思维导图、寻找文字规律,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材
料,排列材料,润色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随文识字、集中认读,会认“棚”、“苔”等 9个生字,会写“苔藓”、“瀑
布”等 11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文章,抓取信息,填写思维导图的方法,了解课文从生物,山河大地、铁轨
柏油路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感悟,寻找文字规律,初步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将中心意思表达准确的方
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紧扣中心,感受“成长”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围绕着中
心编织。同样,一篇锦绣文章也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编织而成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夏
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也是如此。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三、学生展示,交流分享
教师小结: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作者从“生物”、“山河大
地”和“人”三个方面切入,列举了瓜藤竹林、猫狗鸡鸭、铁轨马路等例子,表现了夏日
的生机勃勃。
板块二:精心选材,聚焦“成长”
一、问题引领,学习选材
1.释义“成长”,引发思考
成长的意思,是长大、长成,向成熟的阶段发展。瓜藤、竹子等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它们当然能成长,但是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没有生命,为什么在作者眼中它们也能成长
呢?
2.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二、教师小结
在选材时,我们可以联系事物特点发挥想象选取材料来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三:巧妙排列,感悟“成长”
一、聚焦语段,品读材料
1.作者不仅选材上有意思,在材料的排列上更是别处心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材料排
列串联的?让我们一起聚焦作者举的材料。
2.自读语段,感悟“成长”
自由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些材料能不能换顺序?为什么?
3.交流发现,教师点拨。
重点关注: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
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这部分罗列的事物是随机的吗?还是作者安排好的?为什么这么安排?结合学生的
答案,教师点拨:草、树是长在山上的,稻秧、甘蔗是长在地上的,水和瀑布最后汇集到
河里,罗列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二、教师小结
可以通过时间顺序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合理排列材料,来突出中心意思。
板块四:展现画面,升华“成长”
一、回归语段,交流发现
1. 在作者眼中,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迅速、热烈、生机勃勃)
2. 作者是如何利用文字将事物迅速生长的画面展现给我们的呢?
(……我看到了植物的名称。……你的朗读中,我知道了植物具体的颜色……你的朗
读让我听到了事物生长的声音……我听见你突出了数量词,这让我感受到蓬勃的生机……
你强调了这个动作,我仿佛看到了动植物们生长的千姿百态。原来写出画面感的秘密就在
这里。)
二、学以致用,练笔拓展
夏天除了万物蓬勃的生长,还有许多的特点。比如说,夏天,特别热!请你通过围绕
中心选材料、巧排列、写画面的方法写出夏天的“热”。(结合思维导图)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现代技术为手段,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做到了以下三点:
1. 明确阅读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本课的阅读目标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
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句来写的,这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首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
础上找出中心句,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接着深入研
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由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体现了阅读的
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家温儒敏说:“情景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与
理解课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更好地训练感受,培养直觉,发展创造。”本文
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
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
容易地促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
段,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渴望会更强
烈。
3. 注重自主阅读,促进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
使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在教学中,通过默读、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读中勾画、合作读
书等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但同时存在不足:
1. 朗读指导做得不到位。在读解整合上处理的不好,读解整合有很多种方式:先解后读、先
读后解、读中有解、解中有读,等等。语文课应该多刺激学生的语感直觉,只有语感得到
培养和训练,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字里行间,还能帮助深化理解、升华感情,最后做到有滋
有味地读。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还是过程,也是生成反馈。
2. 没有强化要求意识。在知道学生进行自学时,应该提醒学生先看清要求,抓住自学要点,
做到心中有数再去读,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朗读一遍自学要求。强化自学要求,是为了
让学生在进行自读自学的时候更有目标性,能够提高自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