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28:54
计算课教学设计——《采松果》.docx(17.0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计算课教学设计——《采松果》 匡艾文,深圳市南山区大磡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采松果》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51页的教学内容,这节课通过教科书的主题图, 让学生从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 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 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 在如何计算这一环节,学生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利用小棒或计数器进行尝试, 理解算法的道理。“25+4”是新知识,但“5+4”是 10以内的加法,学生们造就会 了,学生通过尝试,可以把 25拆成 20和 5,用 10以内的加减法算出 5+4=9,然 后在用整十数加一位数,算出 20+9=29。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在课堂引入、教学过程和练习环节中,我们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尤其是重 难点的突破环节,我们结合学生的回答,再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小棒的出示和移出 以及计数器拨珠子的课件,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把 25拆成 20和 5,用 5和 4相加减, 再把结果和 20相加,在演示中深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 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描述,猜一猜是那种动物。 (屏幕出示: 样子像耗子, 尾巴当被子, 爬在树枝上, 忙着采松果。 (打一动物)) 让我们隆重地请出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屏幕出示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并出示书 本 51页的主题图),喲,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根据图意编一个数学故事,注意:故 事要说出数学信息。) 你的故事讲得真好!小松鼠真是个好孩子,很希望自己多采点松果。松鼠妈妈见 小松鼠这么上进,乐呵呵地说:“宝贝,妈妈用我们俩采的松果个数提几个数学问题 吧”小松鼠高兴地跳了起来,连忙说“好啊好啊。”,同学们,你们猜猜,松鼠妈妈 提了什么数学问题? 哦,同学们猜到了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去看一看,松鼠妈妈到底提了什么问题。 (电脑播放松鼠妈妈提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数学故事,让学生感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真实自然。让学生猜松鼠妈妈提了什么数学问题,训练孩子提出 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怎么列式? 为什么这么列式? 那么 25+4等于多少呢?你们会算吗?请你们用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 拨一拨,算一算。 (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小棒或计数器,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同学们都算好了,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说一说,等会儿,我会请几个小 组上来说一说你们的算法。 (学生们先在小组交流,然后请小组上来展示,小组展示后,可以配合课件展 示。) 同学们真聪明!用各种方法算出了 25+4=29。那你们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指着“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怎么列式? 会计算吗? 你们每个人独自算一算,算好后和同组的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最后再上 台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后,上台汇报。学生展示完后老师用电脑演示摆计数器计算的过 程,利用动画展示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用小棒、计数器充分尝试,发现计算方法, 然后再在小组中与同伴交流,理解算理,最后再汇报,在学生汇报之时,再用课件演 示,让学生再一次理解算理。 同学们已经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老师指着“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 采了多少个松果?”)还没有解决呢。 哦,原来是一样的呀。同学们真聪明,讲了故事、提出了问题、又列式计算解决 了问题。同学们看看这两个算式(老师指着 25+4=29和 25-4=21),都是两位数 加减一位数,刚才我们是怎么计算的呢? 我们去看看,小松鼠会不会算 (电脑播放小松鼠的计算) 小松鼠和我们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思考爱学习的好孩子!都会计算!下面老师想 看一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设计意图】及时让学生小结反思,加深理解算法和算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课件出示练习“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32+5= 5+74= 78-6=” 学生做 完后,请一个学生说出计算结果,做错的学生订正。)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计算了,那你们愿意帮淘气算算吗? (课件出示图和文“盘子里原来有 19个草莓,淘气吃了 9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独自列式算完后学生上台板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再次经历借助具体情境、学具得到结果的过程,进一步理 解算理。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总结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 【课后反思】 这节课经过数学科组几位骨干教师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整个教学设计。整节课 围绕:猜谜语→编故事→猜猜松鼠妈妈提了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帮小松鼠解决问题吗, 这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进行,非常符合一年级的孩子好奇好胜的特点,在探索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时,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主探索,孩 子们的表现相当精采!他们分别用①记住一个数,再往后数或往前数;②用小棒;③ 用计数器等各种办法探索出计算方法,孩子们在操作中也充分理解了算理。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28:5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