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33:01
阅读课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docx(18.4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阅读课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舒丽丽,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 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 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 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 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针对本文的学习,学生通 过自读是可以初步感知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分可怜的,她希望过着幻象中幸福的生活。学 生存在的困惑点是:由于学生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学生所享有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导致 学生很难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感知作者写作意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 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在讲课过程中力求一篇带多篇,通过扩 展阅读,激发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阅读兴趣。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利用多媒体,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情境。本课采用“读”的学习方法,利用课件让学 生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利用三余阅读软件 ,在课堂中拓展阅读,并让学生通过打写,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 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虚 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 著 追求,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 1.上节课我们简单地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这是 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 2.师引读,重现“可怜”。 师:大年夜应该是团圆幸福的,小女孩却——(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 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 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 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3.过渡: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快速从课文中找出来。 二、围绕“幸福”,提出疑问 1.课件出示 11、12自然段。 2.过渡:她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三、层层深入,品味“幸福” 1.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 5-10自然段,思考: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2.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学法) (2)指名回答。 (3)品读。 (4)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但是——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课件出示句子。 (5)师: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一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有什么作用? (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 (1)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利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 柴的情节,班内交流汇报。(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四人一组,每人一份)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生谈体会,教师适时评价,及时释疑。 四、虚实对比,揭秘“幸福” 1.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安徒生最后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 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 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再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2.对比结尾,了解安徒生童话特点 (1)交流了解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结尾。 (2)把几个结尾放在一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交流。 (3)出示安徒生对幸福的定义,别人对安徒生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分享“幸福” 1.一起阅读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 2.平台上进行拓展阅读(出示阅读篇目) 3.拓展写话(作业超市,二选一)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或者你准备怎么做? (2)试着改改课文结局,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开头,重新编写故 事,当一回小安徒生,用笔创造一个自己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课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抓住“以读促学,以读导学,读中点拨”这个思想,从感受小 女孩的“可怜”入手,由浅层认识引向深入;抓住5次点燃火柴情景的重点内容,引导学 生把肤浅、零星的认识,进行整合,在学生领悟文本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去体会作者表达 的意图、方法,感受表达之妙。教学中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读”、“对比读”、“转换小诗读”、“合作 读”、“教师引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魅力。 二、注重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拓展了与课文相关的不少资料。如:安徒生各种作品的 “幸福”结尾,便于学生理解什么是“幸福”。此外,让学生阅读“安徒生与《卖火柴的 小女孩》”,便于学生明白作品源于生活的道理。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学内容安排过多,使朗读教学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 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却不能由内容想开去。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 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 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 力追求的。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33:0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