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34:16
阅读课教学设计——《桥》.docx(18.1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阅读课教学设计——《桥》 苏佩茵,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桥》是义务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 12课的课文。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叙 述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爆发的山洪,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 一视同仁,将自己的党员儿子留在后面,在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深深的体会了将党性和 人性荣成一座“生命桥”。 二、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对党、洪水、生死可能了解较少,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洪水的相关视频, 直观感受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恐惧,再通过指导朗读,以读促悟,从读中感受到生命桥的 光辉。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平板操作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先利用平板的拓展阅读让孩子们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共产党的崇敬。再通过写话的打写,借助信息技术融入到课文当中。利 用多媒体,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情境。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突出灾难的严重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儿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新鲜甜润,四处鸟语花香,村民们 每天都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无限地享受着幸福与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儿吗? 然而突然有一天这幸福的村子不复存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阵巨响让人们在睡梦 中惊醒,突如其来的洪水,把那美好的家园冲毁,在这巨大的灾难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课题——《桥》。 二、走近洪水,领悟环境描写 1.首先请同学们: ①自由朗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②用“~~~~~~~”画出描写洪水凶猛、雨势大的句子。 课件出示: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雨——大、猛 师:“像泼。像倒。”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平时读的句子有什么不同?(没 错,这样较短的句子叫做——断句,更能渲染紧张的气氛。) 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短促有力)让我们短促有力、读出雨势的凶猛! (板书:短句) 2.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 出示视频:下面我们来看看一匹受惊的野马。你感受到什么?一匹受惊的野马已经 这么可怕了,一群受惊的野马呢?谁能读出那受惊野马般的山洪? (我发现你通过重读来突出洪水的迅猛了。你读的时候眉头紧皱表情严肃,这也是一个 训练朗读的办法。) 除了上面两句话老师还找来了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拟人句) ◆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哪些词是拟人?(跳舞、狞笑、放肆地舔)这表现出了洪水怎样的形象?(疯狂、肆 虐)同学们,那不是洪水,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啊!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出示: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那么这几段话都是对什么的描写呢?(没错,环境描写,你知道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吗? 烘托气氛。板书。) 3.说话练习:老师这有一张图片,请同学们进行仿写,做简单的环境描写。 三、感悟老汉精神,体会作者的描写手法 (一)是的,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洪水凶猛,情况紧急的气氛!此时此刻,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逃生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男: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女: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男: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了。 女: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男: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女: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二)同学们,现在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谁出现了?(老 汉)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几个描写手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他 们找出来: 1.读: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0-20段 画:用“______”画出作者刻画老汉形象时运用的描写手法。 圈:圈出关键字或关键词。 说: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请派代表分享你画的句子。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党员排在后面那谁排前面?(村民)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 那么这句话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 三次!)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着句话? 老汉_____地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请两个同学说) 我们全班一起来:出示:老汉铿锵有力地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 边!” 老汉斩钉截铁地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镇定自若 地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就像一座山镇定自若,岿然不动。这里 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语言描写) (三)设置矛盾,体会老汉形象。 1. 还画了哪些句子? 学生回答,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 员吗?排到后面去!”这一句除了语言描写还有什么描写?(动作)老汉把这小伙子 “揪”出来他犹豫了吗?哪里可以看出?(突然,冲)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果断,毫不 犹豫,生气) 小伙子被揪出来后怎么样?“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这一“瞪”, 说明他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但当最后只剩这小伙子和老汉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 子推上木桥。” 找的很准确。 老汉后来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可是如此恐惧死亡的小伙子也用这一“推”,想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出示:老汉:揪——推 ;小伙子:瞪——推 是否矛盾?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2.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你读懂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 这段话。 四、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播放音乐)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汉牺牲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河上的木桥也垮 了,但是此刻,有一座桥已经夹在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跨越生与死的生命桥!这里有 一首赞颂老汉的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一二大组: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三四大组: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全: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五、拓展阅读 我相信老汉无私的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世界上还有许多无私奉献,舍己为 人的英雄,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打开跨越教材。 六、感悟写法,拓展写话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利用环境描写能够更好的烘托气氛,而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 写则更能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写话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要运用 环境描写并将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出来。 【课后反思】 这是一片情感性很强,表达方法很有特点的文章。如何在教学中将两者合而为一, 也就是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感悟理解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方法的 渗透。在教学中没有再次渗入到文本,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句式特点和安排有什么好处, 是不足之处。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34:1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