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34:27
阅读课教学设计——《青蛙写诗》.docx(23.0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阅读课教学设计——《青蛙写诗》 肖娟,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浅显的儿童诗歌。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地“呱呱 呱”做诗的情景,还得到了“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的帮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 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阅读教学为载体 从阅读入手,迁移出汉字学习,然后再回到课文中朗读感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 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 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二、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乐于朗读,想象力丰富,但是要把一首优美的小诗读好,读得有感情, 这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另外,学生在上学期已经 接触了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本课重点进行对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强调,尤其是省略号 的用法。教学中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思维 灵性和创新意识。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一年 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依托信息技术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 泼形象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 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和“冖、灬”2个偏旁,会写“雨”字 2.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认识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汉语拼音、图片和生活经验等,认识 11个生字和“冖、灬”2个偏旁,会写 “雨”字。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标点符号,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阅读为载体,以读促悟,感悟诗歌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小动物,关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 (展示青蛙图片、板贴) 2.小青蛙见到你们很开心,它有话对你们说:大家好,我是小青蛙,我的名字叫呱呱, 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那你们和呱呱打个招呼吧 !(读准“呱呱”) 3.你们这么热情,青蛙很开心,所以它要写一首诗送给你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7 课《青蛙写诗》 ,看看小青蛙到底写了一首怎样的诗? 齐读课题(青蛙都能写诗,多有意思啊,你能读出来那种“有趣”来吗?); 认识“写”字以及“秃宝盖”(和“宝盖头”的区别,像人的头上没长头发),组词。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利用本课角色代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 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入境,并认识了生字“写”和偏旁“冖”。 二、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指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绊脚石 3.认读生字词(指名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4.“青蛙过河”识字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 并且降低了识字难度。 三、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 1小节 1.小青蛙上岸了,突然,他听到了?(播放下雨音频)这是什么声音啊? 课文的哪句话写到了下雨?请你用横线画出来。(指名读) 2. 认识“点”的“四点底”(表示“火”或“尾巴”);指导书写“雨”字。 3.雨点儿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由“淅沥沥、沙啦啦”感受细雨蒙蒙。 4.启发想象:雨点儿一滴一滴会落到哪里呢? 预设: 生 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 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 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体会青 蛙的喜悦)。 5.引读:看到此情此景,青蛙高兴地说——我要写诗啦! 6.这就是青蛙写的诗,读读看。(出示没有标点符号的诗) 指名读,说感受---累。 (二)学习第 2—4小节 1.小青蛙也是这种感觉,这个时候,青蛙的小伙伴们来帮忙啦!请你找一找,谁来帮 忙啦?把它们圈出来。 2.指名汇报,板贴: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看图)引导把话说完整:来给青蛙帮忙的,有……有……还有…… 3.字理识字“串”(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从中间穿起来,就是“串”) 拓展:一串( )、一串串( )。 4.它们都帮了什么忙?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指 3名学生读;师生合作读。 5.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找相似之处,用上“……像……”说话。 6.角色扮演:谁来当小蝌蚪?谁来当水泡泡?哟,一串水珠不是一个人哦,同学们一 起当好吗? 引读:小蝌蚪游过来,自信地说……;池塘里的水泡泡热情地说……;荷叶上的一串 水珠高兴地说…… (三)学习第 5小节 1.有了小伙伴的帮忙,青蛙的诗写成了(课件出示),齐读。 和之前的那首诗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认识标点符号,拍手读标点符号歌)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其它的标点符号吗?(出示课文中的冒号、引号、感叹号) 3.指导读:加上标点符号,小青蛙的诗好听多了。小青蛙可高兴啦,谁来试试? 把握节奏:师范读,生齐读。 4. “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当个小小翻译家,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是想说什么? (板贴:呱呱……) 5.拓展说话:还有谁会来怎样帮助小青蛙呢? 6.他即兴又创作了另一首诗,一起来试试。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 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 串水珠能当省略号。把识字与理解失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 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四、生字回文,指导书写 1.多么有趣的儿童诗,多么团结的小伙伴呀!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把课文读一读 吧! 2.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助它,小青蛙决定写封信感谢他们。谁来帮小青蛙读一读? 哦,小青蛙不会写这四个字,分别是:下、雨、个、们。那我们来帮帮它吧。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的层面,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本 环节首先是把课文再读一遍,以复习巩固生字。再以读信的形式来进行生字书写指导,让 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来学写生字,让学生自己体会发现的快乐。 板书设计: 7.青蛙写诗 小蝌蚪(图) ,逗号 水泡泡(图) 。句号 一串水珠(图) ……省略号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以物拟人,生动有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 的空间。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载体 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充分优化了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 展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 但是,这节课依然有些不足,需要我去改善。尤其在识字方面,虽然有进行随文识字, 但是分散度不高,集中识字较多,并且没有渗透和拓展更多的识字方法,这样就不能有效 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 5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34:2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