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34:40
阅读课教学设计——《穷人》.docx(19.8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阅读课教学设计——《穷人》 陈少敏,深圳市南山区大磡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穷人》是义务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 13课的课文。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 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 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 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 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 发真情实感。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机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利用多媒体,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情境,例如图片的插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故 事发生的历史背景;音乐的插入,学生配乐朗读更快地可以营造与课文中心情感相关联的 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走进故事,走进人物和作者的内心,入情入境地区理解 课文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兼之以指导自学、学法迁移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 上学习等各种形式,给到学生适当地指引,又不至于牵得太紧,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 为主体,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兼顾到不同 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其进行学法迁移 并将学习的方法放到拓展阅读环节中,边阅读边学习的同时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复习巩固和 升华。最后的打写练笔环节则是一个教学结果学生学习后输出的考验环节,能让学生学以 致用,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 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改编自雨果的叙事长诗《贫苦人》,阅读该篇目有助于学生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中有大片段的对于社会底层贫苦人民悲惨艰 辛生活的描述,而《复活》中又有大片段出色典型的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这些拓展阅读 都与本文在内容、思想感情或者写作手法上相关联。学生在老师引导后进行自主阅读既既 可让其对本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巩固,又可以让其在阅读中对之前的学习内容的查漏补缺和 补充,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升华学习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抓住人物对话和 心理活动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揣摩人物特点和心情,读好心理描写的语句。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3.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课文回顾 1.屏幕上出示贫穷与富有二词,提出问题,贫穷与富有一定是对立的吗? 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2.学生齐读老师根据课文改编的诗歌,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本文的篇幅较长,将课文改写成诗歌可以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 力,让学生学会将课文读短,有效节约时间。同时能够防止不相关信息和内容的妨 碍,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 二、研读文本,抓住心理活动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续写诗歌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2.学生汇报,学习第一处心理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3.学法迁移,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选择其中两处心理描写) 1.找到关键词句,体会并说出桑娜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思考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现了她怎样的品质,做好批注。 3.根据关键词句、人物心情以及品质续写诗句,富有是( )。 4.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串讲补充重要内容 预设: 1.富有是桑娜深夜的(探望)和门前的(担忧) 2.富有是桑娜跳得很厉害的心。 3.重点讲解: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 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 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词语理解:忐忑不安 (2)从标点符号解读人物心理活动 (3)将省略号内容补充完整,深入分析人物心理活动 A.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换词理解“受”的意思是?朗读感受桑娜一家当前的窘迫。 B.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啊?…… 说话训练: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丈夫、孩子、自己) C.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说话练习: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 所以桑娜宁可( ),也要( )。 宁可( ),也要( )。 (4)对比感知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作用,朗读句子。 (5)续写诗句:富有是桑娜忐忑不安的心 4.富有是桑娜久久的沉思。 5、小结,回扣中心。总结升华,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诗歌续写这一新颖教学任务进行自学,可以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相关因素提取出来作为续写诗歌的材料,可以有 效地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也教给了他们如何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将人物心 理活动补充完整以及两个想象说话练习的设计则是为了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 生有条理有逻辑地真正地设身处地地想象如果自己就是渔夫就是桑娜,让他们尝试 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感受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要做出收养孤 儿的决定到底有多艰难。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艰难才能真正地理解越是艰难越是能 体现他们的善良。 三、拓展阅读,深入主题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雨果的《贫苦人》、列夫托尔斯泰《童年》(片段一、二)以及 《复活》(片段一、二)。 【设计意图】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改编自雨果的叙事长诗《贫苦人》,阅 读该篇目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中有大片段的对 于社会底层贫苦人民悲惨艰辛生活的描述,而《复活》中又有大片段出色典型的人 物心理活动的描述。这些拓展阅读都与本文在内容、思想感情或者写作手法上相关 联。学生在老师引导后进行自主阅读既既可让其对本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巩固,又可 以让其在阅读中对之前的学习内容的查漏补缺和补充,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完善自己 的知识结构,升华学习内容。 四、确定主题,写作训练 课文中第 20段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两人会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 课文内容,写写桑娜或渔夫的心理活动。(注意:可用上各种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学结果、学生学习输出的考验环节,能让学生学以 致用,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学生马上学以致用,思考和动笔写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老师也能从学生的输出中得到反馈,检验本课的教学效 果。 五、评价反馈,修正补充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现代技术为手段,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落实课文的教学目标,突破 教学的重难点。围绕目标以及学情和课文特点,为了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我以续写诗歌这 一任务为教学的线索和主线,提取重要信息,将篇幅较长的课文缩短了去读,这一新颖方 式确实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我先进行了学法指导,后面一环节才进行学法迁 移,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带着方法和目的进行学习,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根据人 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说话练习也更好地帮助了学生走进人物,感知人 物形象以及情感。 但是本课在设计上还是有较多不足之处。首先本课的写作背景是沙俄时期的俄国,由 于地理距离和时代的遥远,课文的描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学生要去理解是有一定 难度的。所以在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前的一个铺设一定要到位。我认为在拓展阅读 的环节也可以增加一些时代背景介绍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在诗歌续写环节设计没有考虑到任务的难易程度,有限的时间里这一任务对于学 生而言难度有点大,容易打击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让一些学困生跟不上步伐。同时诗歌仿 写设计时给的条条框框太多,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34:4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