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教育跨越式试验研究
英语常见问题梳理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13年 12月
I
序言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要老师们打破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真
正把“跨越式”的理念和方法常规化于课堂,对于课题教师,特别是
新进入的课题教师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老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
成长,为了使课题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跨越式课题的理念,我们特意
编写了本书,作为课题教师的入门学习用书。本书罗列了“跨越式”
课题推进过程中的二十个常见问题,就问题的解决给出了建设性的参
考建议,并提供典型教学设计案例的设计和分析,期望课题教师认真
阅读本书,结合自身经验深入理解问题对策,并切实在课堂教学中贯
彻执行。同时,结合总课题组的评课建议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进而围
绕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素养,最终成为专家
型教师。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时间紧、字数多,有些问题的解答无法做到
尽善尽美,如有疏漏还请告知。另外,也有一些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
大家可以一起来改进和补充自己的观点。联想起新疆农二师教育局刘
丽华副局长在一次常规听课时的话:学校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领导力,
教师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产力。就目前来看,“跨越式”课题正是给
教师和学校提供这样的平台,通过我们一起努力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
跨越式发展,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以此话与各位老师、
领导共勉!
编者
2013年 12月
目 录
i
目 录
第一章 “跨越式”教学理念 .................................................................................. - 1 -
1 跨越式课题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 - 1 -
2 跨越式课题英语学科教学理念是什么? .......................................................... - 1 -
2.1 语觉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 1 -
2.2 语觉论对跨越式英语教学有哪些重要的指导意义? .............................. - 2 -
3 如何理解跨越式课堂教学中的“言语交际”? .............................................. - 2 -
4 英语跨越式课堂的“大输入”和“大输出”? .............................................. - 2 -
5 如何理解“课标”与“跨越”之间的关系? .................................................. - 3 -
5.1 如何看待跨越式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拓展听读? .............................. - 3 -
5.2 每个课时都需要拓展听读吗? ................................................................. - 3 -
5.3 学生拓展听读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 - 3 -
6 非网络环境教学与网络环境的比较? .............................................................. - 4 -
7 究竟怎样的英语课是一节好课? ...................................................................... - 4 -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 6 -
8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几大教学活动 .......................................................... - 6 -
8.1 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 ................................................................................. - 6 -
8.2 邻座学生的俩俩对话 ................................................................................. - 6 -
8.2.1 如何提供 key point 支架? .......................................................................... - 7 -
8.2.2 生生交际活动创设的原则.............................................................................. - 9 -
8.3 让学生拓展听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自主听).................................... - 10 -
8.3.1 拓展听读的操作步骤 ................................................................................... - 10 -
8.3.2 拓展听读是否反馈? ................................................................................... - 11 -
8.3.3 拓展听读的提问处理 ................................................................................... - 11 -
8.3.4 拓展听读的材料选择类型............................................................................ - 11 -
8.3.5 如何选择拓展听读材料?............................................................................ - 12 -
8.4 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主说) ........................................................... - 12 -
目 录
ii
8.5 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组织角色扮演 ............................................... - 13 -
9 三大基本教学活动 ........................................................................................... - 13 -
10 低年级段“111”英语教学模式 ................................................................ - 13 -
11 中高年级段“111一写”英语教学模式 .................................................... - 15 -
11.1 听 ........................................................................................................... - 15 -
11.2 说 ........................................................................................................... - 16 -
11.3 读 ........................................................................................................... - 16 -
11.4 写 ........................................................................................................... - 17 -
12 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 - 17 -
12.1 低年级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 - 17 -
12.2 中高年级新授课教学流程 ................................................................... - 18 -
13 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 - 19 -
13.1 低年级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 - 19 -
13.2 中高年级复习课教学流程 ................................................................... - 20 -
14 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 ................................................................................... - 20 -
15 英语单元复习(写作)课教学模式 ............................................................ - 22 -
16 单元复习课教学流程 ................................................................................... - 23 -
17 英语单元复习(写作)课教学模式 ............................................................ - 23 -
18 单元复习课教学流程 ................................................................................... - 24 -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 26 -
19 利用非语言方式创设英语教学的语境 ........................................................ - 26 -
20 “111”各环节策略 .................................................................................... - 26 -
20.1 复习导入小策略 ................................................................................... - 26 -
20.2 新知听读策略 ....................................................................................... - 26 -
20.3 新知巩固策略 ....................................................................................... - 27 -
目 录
iii
20.4 拓展听读策略 ....................................................................................... - 27 -
20.5 综合运用策略 ....................................................................................... - 27 -
21 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教学策略对比................................................................ - 28 -
22 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策略 ............................................................................... - 28 -
22.1 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培养 ........................................................... - 28 -
22.2 创新思维培养—形象思维培养 ........................................................... - 29 -
22.3 创新思维培养—直觉思维培养 ........................................................... - 29 -
22.4 创新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培养 ........................................................... - 30 -
22.5 其他相关策略 ....................................................................................... - 30 -
23 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36 -
24 关于两极分化 ............................................................................................... - 37 -
24.1 上课时,除了小组学习外,老师如何关注和帮助差生?................ - 37 -
24.2 学生无法阅读拓展听读材料时教师应该如何帮助? ....................... - 37 -
24.3 如何照顾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 - 38 -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 39 -
25 一年级就要全英教学,学生听得懂吗? .................................................... - 39 -
26 学生经常被动画吸引,而不注意动画中重要信息的理解怎么办? ........ - 39 -
27 学生学得快忘得快怎么办? ....................................................................... - 40 -
28 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 - 40 -
29 课堂教学组织中有哪些精彩用语? ............................................................ - 41 -
30 试验探索中的常见误区 ............................................................................... - 41 -
31 如何写教学反思日记? ............................................................................... - 41 -
32 教学反思有哪些视角? ............................................................................... - 43 -
附件 1:跨越式的理论基础 ..................................................................................... - 46 -
附件 2:跨越式课堂亮点回顾 ................................................................................. - 48 -
目 录
iv
附件 3:课堂教学组织中的精彩用语 ..................................................................... - 49 -
附件 4:课堂指令 .................................................................................................... - 51 -
第一章 “跨越式”教学理念
- 1 -
第一章 “跨越式”教学理念
1 跨越式课题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跨越式”课题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
原因之一就是有一整套的教学理论作支撑,具体讲有以下四个方
面理论的支持:
①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②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③语觉论;
④创造性思维理论;
具体见附件一。
2 跨越式课题英语学科教学理念是什么?
答:跨越式课堂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语觉论。
2.1 语觉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语觉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
②语觉功能具有先天性和生长发育关键期。
③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是两种本质特性完全不同的言语能
力。
言语能力中的“听、说能力”主要靠先天遗传,“读、写能
力” 主要靠后天习得,是两种本质特性完全不同的言语能力。
因此小学阶段不应当并列地提出“听、说、读、写”的要求。在
“听、说、读、写”四种言语能力中,在语觉关键期内(尤其是
在最佳年龄段内)要特别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读、写”
能力因为主要靠后天习得,基本上不受语觉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限
制,所以推迟到小学高年级或初中阶段再来强调读写能力的训练
也不为晚。
为了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外语听说能力,在语觉生长发育关键
期内必须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而且这种语言
环境应当能同时支持“听力”和“说话”这两个方面的训练要求。
第一章 “跨越式”教学理念
- 2 -
2.2 语觉论对跨越式英语教学有哪些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在语觉关键期内(尤其是在最佳年龄段内)要特别强调“听、
说”能力的培养。在语觉关键期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语学习环
境。
①掌握口语交际能力所需要的“充分必要条件”:必须和真
实的交际者进行实时双向言语互动(即言语交际);
②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有本质上的不同,应将二者加以明确
区分;
③外语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尤其是 1~4
年级为最佳年龄段)。在语觉关键期内(尤其是在最佳年龄段内)
要特别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
3 如何理解跨越式课堂教学中的“言语交际”?
答:跨越式课堂强调坚持“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①交际情景并非是真实环境下自然的交际情景,而是对真实
情景的一种模拟和迁移,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交际情景可能
会比较简单,随着儿童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交际情景也呈愈来
愈丰富化、多样化的趋势。
②更多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的操作,而不是即兴性的交际。
对于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是师生还是生生之间的言语交际,
一般都是有指导的和有提示的,为以后的真实交际作好预备。
③在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之间交际的主要目的也不仅是交流
信息和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景”则是载体,模拟真实
生活情景开展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是得体地使用语言。
④言语交际具体包括说和听两方面:“说”是表述话语的过
程,也称言语生成过程;“听”是接受话语的过程,也称言语理
解过程。按照语觉论的观点,“进行实时双向言语互动”(即彼此
对话)是掌握听、说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言语交际是使语
言学习者能真正获得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
4 英语跨越式课堂的“大输入”和“大输出”?
答:跨越式英语教学的大输入是:大量听读(一是从质和量两方
第一章 “跨越式”教学理念
- 3 -
面为听力材料提供保证——听力材料既要能与课文密切配合又
要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且每篇课文至少配 4-5 篇这类材料;
二是保证课堂上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能听读完这些材料。)
跨越式英语教学的大输出是:让学生先看图(或看动画、视
频),然后要求学生就其中的情景用英语进行口头描述。对于某
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或到讲
台前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
并可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
5 如何理解“课标”与“跨越”之间的关系?
课标要求是底线,它通过课文内容体现;
跨越要求是目标,它通过拓展听读内容体现。跨越是在课标
基础上的目标,也是更好更快实现课标的方法之一。
5.1 如何看待跨越式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拓展听读?
答:拓展听读是对英语新授单词和句型的巩固和提升,是为更好
完成课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的手段和方
法。拓展听读中涉及到的本课时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是对本课时
新授的巩固和多情景迁移;涉及到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则是
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多情景应用;涉及到没学过的单词或者句型,
则是对新知的渗透和拓展。
拓展听读即培养了学生听的习惯,也激发和维持学生对英语
学习的兴趣。拓展听读的环节,作为保护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创
收英语多情景语境的手段,有利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的培养和
发展。
5.2 每个课时都需要拓展听读吗?
答:对于英语课堂,学生的英语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语
感和英语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每个课时坚持的拓展听
读来实现。
5.3 学生拓展听读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答:在跨越式英语教学中,拓展听读是为巩固课标服务的,在课
第一章 “跨越式”教学理念
- 4 -
标得到巩固的过程中实现拓展和积累。因此,一定要避免“为了
拓展而拓展”的机械教学,应该根据学生所处年级、能力基础、
课堂教学时间来灵活把握。根据跨越式课题的经验模式,对于小
学低年级英语课堂而言,教师给学生提供 2~3篇的适合学生阅读
能力水平、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课标要求紧密相关的拓展听
读材料,每节课保证有 8—10分钟的拓展听读时间。
6 非网络环境教学与网络环境的比较?
答:具体如下:
◎ 相同点:
①强调师生对话引导下的生生俩俩对话;
②提供 Key points,为学生的情景对话提供语言要点;
③听、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不同点:
①集体听说与个体自主听说;
②教师在非网络环境下提供听说材料的文本。
7 究竟怎样的英语课是一节好课?
答:评价课的标准很多,这里列举主要的几点:
◎ 教学目标清晰,拓展合理;
◎ 课堂氛围好,学生参与度高;
◎ 课堂富有节奏感,紧凑有效,各环节不仅仅从语言知识
上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而且活动要具有一定的情节延续性(交际
“链”);
◎ 活动设计在保证交际性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挑战性和创新性;
◎ 学生听说丰富、合理,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言语交际;
◎ 将形式融合在意义中,也就是在情景、一定的语境教学
中来渗透学生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
◎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 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
◎ 教师有整体意识,具备从课时到单元再到册的整体驾驭
能力,关注主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上到课外的延伸,开展
英语主题学习;
第一章 “跨越式”教学理念
- 5 -
◎ 老师具有再创造的空间(单纯预设取向转向预设、生成
并举)。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6 -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8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几大教学活动
8.1 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
答:重视“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不论教新单词还是新句型均用
这种方式,这是课堂上观测实施交际型教学的一种最佳方式——因
为作为交际者之一的教师是语言的熟练掌握者,他能随时纠正学生
出现的错误。在师生对话中需要注意几点:
①对话内容要以旧带新,即是在旧句型中带新单词,渗透新句
型;新句型带旧单词,复习旧单词。
②教师可以和个别学生对话,也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对话,但
注意抓两头。即要选择学习好和学习差的两类学生进行对话:因为
前者可以起示范作用;后者则可以起帮助作用。
③教师的语言要丰富(师生对话的关键),语言和生活结合。
④对话内容要有层次递进性。
例如:(人教新起点小学一年级英语 Unit 5 Numbers)
层次1——通过下列对话教数字:“How many children in
group one? / in group two?/ in group three? 接着,教师用手指着
嘴巴说“Look at my mouth :three, three, three” ……
层次2——通过加法运算巩固所教数字:“One and one is
two”、“Two and two is four” 、“Five and five is ?”当学生暂时答
不上来的情况下,教师用英语让学生放松(而不是用中文)
“Don’t worry take easy” ……
层次3——通过下列对话拓展本课所学的句型和单词:
“What’s the number of the door?”、“How many doors in our
classroom?”、“There are some books in my bag, can you guess how
many are they?”、 “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
8.2 邻座学生的俩俩对话
答:重视“学生的俩俩对话”。俩俩对话的优点是参与度答,每位
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际,缺点是交际双方都是初学者,旺旺不能互
相纠正彼此的错误。可见,俩俩对话和师生对话各有千秋可以取长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7 -
补短优势互补。俩俩对话在开始时是模仿师生对话,但千万不要停
留在模仿,而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拓展、迁移乃至
创造。实施生生俩俩对话中需要教师注意几点:
①明确要求,做好示范(注意角色互换;注意示范本身的交际
性);
②真实情境:日常生活中的实物:照片、玩具等;手工画;图
片;
③提供支架:Keyponits 等;
④新旧结合,避免单一;
⑤有目的的反馈。
8.2.1 如何提供 key point支架?
答:低年级段的邻座俩俩对话允许有较多的模仿成分;而到中高
年级以后,邻座俩俩对话则强调拓展与迁移与创造。为此要求中、
高年级段的教师在俩俩对话阶段一定要为学生“搭脚手架”(一种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而且这种脚手架还要分层次,以便学生逐步
攀登。例如,
第 1 步,可用 PPT 显示师生对话的全文(全文提示);
第 2 步,可用 PPT 显示师生对话中的关键句型(句型提示);
第 3 步,可用 PPT 显示师生对话中的关键句型的主要成分(成
分提示);
第 4 步,不用 PPT,改用与师生对话内容相关的一幅图片或动
画(单一情境提示);
第 5 步,不用 PPT,而用与师生对话内容相关的两三幅图片供
选择或依次练习(多情境提示);
第 6 步,不用 PPT,也没有提供图片,只是给出主题词或者关
键词提示(无情景图片提示);
第 7 步,不用 PPT,也没有提供图片,也没有关键词提示,而
是学生自主命题进行自主说。(学生自设情景)
例如:第一步——全文提示
Key points: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 What is your name? B: I’m …
A: How old are you? B:I’m … years old
A: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I like ….
A: Good bye B: Bye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8 -
第二步——句型提示
Key points:
What’s this? It’s an…
Is it yellow?
Do you want …?
Key points:
A: What is … doing?
B: … is…
第三步——成分提示
Key words:
Spring festival lucky money happy new clothes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第四步——单一情景提示
Key points:
Let’s talk ——Our school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9 -
第五步——多情景提示(或看一段视频,为视频配音等…)
Key points:
Talk about four seasons:
第六步——无情景图片提示
如用下面的词汇来“make a story”:
Dog meat hungry(饥饿) cat clever…
如以“My family”为题来说一段话:
…
第七步——学生自设情景
在学完购物的主题,自编一个在商场购物的对话;
学完描述景点的主题,自己对一个外地朋友介绍本地著名景
点。…
8.2.2 生生交际活动创设的原则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0 -
答:◎ 真实:把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学校照片、自己家庭照片、视频等)。
◎ 层次:交际活动要根据难度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排列(模
仿、拓展、迁移和创造,各个活动情景的整体性,注意创设交际
“链”)。
◎ 灵活:交际内容的句型要更为丰富和灵活
◎ 意义: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学生主要关注的是意义,同时
也要提供给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的机会
◎ 形式:语言形式的隐形、递进性的的重复
◎ 趣味:交际活动本身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 创造:从不自由到自由转换,模仿到个性化创造发展。如
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来进行会话。
8.3 让学生拓展听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自主听)
答:重视“拓展听读”。为了使学生能通过大量拓展听读来有效提
高听力,应从两方面落实:一是要提供生动有趣并与课文密切配合
的听读材料,而且每篇课文都要配合 4-5 篇(听读材料有数量和质
量的保证);二是要通过教学设计保证课上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
能听完这些材料。实施拓展听读需要注意多听对话、篇章;少听单
词、句子。
◎ 要有时间和数量的保证;
◎ 要多听有情节的内容(每次至少要有一个故事);
◎ 要有文本材料的支持。
8.3.1 拓展听读的操作步骤
答:操作步骤:
◎ 激发拓展听读动机,方法:学法提示→拓展听读→反馈(也
可以不反馈);
◎ 第一遍全体学生整体感知,听故事大意,第二遍听关键词、
句,鼓励学生试着跟读,第三遍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复述或表演。
如果所选材料的拓展量大,可以多听 2 遍,但同一篇拓展材料的播
放次数不要超过 5 遍。
◎ 对于非网络环境下的拓展听读,教师一定要将听读的文本
呈现给学生。当教室里缺乏多媒体投影时,尽量选用录音机来进行
拓展听读的播放,并将所用的听读文本用卡片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1 -
或者直接写在小黑板上。
◎ 在非网络环境下,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英语积累量有限,对
于拓展听读环节,教师必须精选拓展听读材料。配合多媒体投影或
者录影机进行拓展听读。
8.3.2 拓展听读是否反馈?
答:对于低年级段的拓展听读,不要求反馈,但可以通过提问来
帮助学生理解拓展材料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学生模仿和表演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拓展听读兴趣。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可以通过一定的反
馈策略在拓展听读中渗透写的练习。
举例,拓展材料的反馈形式:回答问题(问题要和本课时的教
学目标关联),听写填空,图片排序/复述,表演,背诵,手工画
或仿写图片日记等。
8.3.3 拓展听读的提问处理
答:当要对拓展听读材料进行提问反馈时,针对故事或对话,可
以提出有层次的问题:
①记忆性问题:回忆内容 Is there a crocodile in the river?
②理解性问题:课文里有答案但不一定现成:How does Polly
think about Jane? She has good habits. She is the student of the year.
③应用性问题:要求用新知回答:What is a concert? Is it a
meeting?
④创造性问题: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Polly is a student
like us?
⑤评价性问题:Do you think Polly do the right thing? Why?
8.3.4 拓展听读的材料选择类型
答:拓展听读材料有以下几类:
①学习/巩固类:课标 words、教材、教材配套 dialogue(单
词句型的初识阶段);
②强化/迁移类: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多情境下应用的
words、dialogues(单词句型的熟练阶段);
③应用/拓展类:言语功能相近、日常、社会生活中的dialogue、
readings(对话或故事的学习);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2 -
④样例/积累类:真实地道的表达,主题或言语功能相关、应
用文体、经典故事等 reading、供积累 reading、writing(故事复习);
⑤操练/素材类:表达或写作任务 practices、writings(不同课
时的表达);
⑥兴趣/文化类:相关的跨文化差异、知识背景补充、趣味知
识等 readings,、songs(复习或综合课);
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拓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进行单词拓展。
所选听读材料中包含与本课相关的更多新单词。这种单词拓展材料
在有趣的故事中呈现,则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单词的渗透,和同一
类单词的归类。二是进行新句型的拓展。将本课时学的单词放到新
句型里进行情景迁移。本课时的新句型在不同的情景中出现,通过
拓展听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句型的使用,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句
型,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8.3.5 如何选择拓展听读材料?
答:①低年级段拓展听读材料强调图、文、声并茂,强调多媒体,
即比较重视表现形式;中、高年级段拓展听读材料则更重视内容,
而不重形式——是否有图片及动画都无关紧要(但一定要有规范的
英语配音)。
②低年级段拓展听读材料的内容强调趣味性、形象性并要贴近
日常生活;中、高年级段拓展听读材料的内容则除了强调趣味性以
外,还对具有益智性、幽默感的材料或名人轶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
趣,所关心的内容也不仅限于身边的日常生活,还关心更大范围的
社会生活(包括文化体育、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
③低年级段拓展听读材料的篇幅较短(一般只有百十个单词,
二、三十个句子);中、高年级段拓展听读材料的篇幅较长,只要
是有趣味性、益智性、幽默感的材料或是名人轶事,即使篇幅稍长
一些的纯文字材料(例如有五、六百单词,上百个句子),中、高
年级学生也会乐意把它听读完,所以我们要敢于加大中、高年级的
拓展听读量。
以上三点对于如何搜集、精选拓展听读材料,以及具体实施的
拓展听读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能切实按这几点去贯
彻,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8.4 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主说)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3 -
答:让学生先看图(或者看动画、看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就其中
的情景用英语进行口头描述——这是训练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一
种好方法。唱英语文歌和背诵英语小二歌(chant)是另一种形式
的自主说,适当运用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有好处。
口头表述这种形式适用于有一定英语语言积累的学生,一般在跨越
式课堂上,二年级上学期可以开始尝试自主说这种形式。对于中高
年级,自主说的形式能很好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为英语写作训练提
供辅助和铺垫。
8.5 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组织角色扮演
答:对于某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或者课外拓展材料,可以组织学
生分组或者到讲台上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的
听说能力训练并加深对课文或者拓展材料的理解与记忆。适当的角
色扮演是实施英语交际教学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必须精心组织活
动,切忌过多、过滥,绝不能以活动为中心(纯粹学词语而与言语
交际无关的活动最好不搞),否则得不偿失。
在运用角色扮演时,请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先让学生各小组
自主练习表演,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反馈两组。
9 三大基本教学活动
答:三大基本教学活动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拓展听读;
◎ 低年级段的三个教学环节所占时间应大体均衡即 16:12:
12;
◎ 四年级段的三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应为 10:14:
16;
◎ 五、六年级段引进“写”的环节,则四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
时间比例应为 8:12:15:5。
10 低年级段“111”英语教学模式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4 -
答:
◎ 复习:在该环节复习与新授内容相关的内容(单词或者句
型),实行旧知的有效复现。
◎ 新授:通过听读新知,巩固新知来掌握新授内容。
◎ 拓展听读:拓展与新授在情境上紧密联系的内容。
◎ 综合运用:通过“复习+新授+拓展”的铺垫,最后的综合
运用环节是综合使用本课时所涉及到的单词和句型,并在一个具体
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交际。
111 英语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①创设情景,综合复习(师生交际、生生交际、反馈):
1)以图片、动画等创设情境,揭示学习的主题并把学生的注
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2)在此情景中,开展简单的师生问答或者
free talk,帮助学生回忆与本课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3)将新知
与旧知建立联系,用旧句型、旧单词导入新单词的方式引入新知,
降低新知教授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听读新知、初步感知(师生交际、生生交际、反馈):
1)教师将新知放入一定的语境中来教授,即在句子中教授单
词,在对话中教授句子。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一般可以以旧
句型带出新单词、新句型;2)对于难度小的新知,主张让学生在
教师教授前开展自主听读;对于难度大的新知,主张让学生在教师
教授候开展自主听读。听读材料最好以对话形式为主,核心内容还
是包括了本课新授单词的句子和包括了新授句型的对话。若是网络
环境,则进行学生自主听读,自主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
声跟读,逐渐形成正确的语调和语感。对于非网络环境,则是由教
师带领全班进行整体听读。
③情景交际、巩固新知(师生交际、生生交际、反馈):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5 -
1)以图片、动画等模拟真实对话情境,并进行多情景迁移的
交际练习;2)在多情景中,针对新授句型和单词开展师生问答或
者 free talk,帮助学生巩固与应用本课的新授单词和句型;3)将新
知与旧知建立联系,用旧句型带新单词,旧单词在新句型中应用,
帮助学生真正开口运用英语。
④拓展听读、整体感知(拓展听读):
1)提供了包括本课新授单词和句型的对话、篇章、故事等较
为完整的和综合性强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开展拓展听读,作用是将
新旧知呈现在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并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2)教师同样也要鼓励学生大声跟读。
对于拓展听读的材料要保证量,提倡大量的输入,但是对于听读的
内容不要求做过多的检测,如果要进行检测,在后一个环节中来安
排。
⑤整体运用、灵活表达(师生交际、生生交际、反馈):
1)创设综合说的英语情景,提供可靠的 Keyponits 帮助学生
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口语交际;2)教师要明确要求,做好示范
(注意角色互换;注意示范本身的交际性)
11 中高年级段“111一写”英语教学模式
答:中高年级段的“111 一写”是低年级“111”模式的变式,即
是在“111”模式中渗透了写的处理。
11.1 听
答:◎听的兴趣:
①精心选编材料:能听读,适合读;
②要求循序渐进:简单对话-段落重复故事-正常对话叙
述;
③呈现方式活泼:辨音,问答接龙,画外配音,看图听故
事,看图听儿歌。
◎听的习惯:
①听中模仿,打好语音基础;
②大声朗读,形成辨音能力大量积累,提高听力水平;
③静心聆听,获得准确信息。
◎听的技能: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6 -
①听与说的结合:repeat, retell, 续讲,answer question;
②听与做的结合:listen and do, game, draw, 做手工画;
③听与写结合:听音选择,听音判断,听音排序。
注意:中高年级资源则要求以故事为主,篇幅应稍大一些(几百词
至上千词),并可涉及一些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资料,此外,还
可以包括一些专题性听读资源,如动物、家庭、朋友、节日等等。
◎听力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教给学
生方法:
①听前整体读一读;
②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空格的地方,也有意识地在心
里重复;
③听后要反复、认真检查。
11.2 说
答:◎说的背景:
①情境真实、有趣、有参与欲望,可发挥余地;
②给出情境下需要交际的任务。
◎说的内容(practice 样例):
不再停留在描述上,要有个人观点,联想、想象、评价、
建议、情感等。
◎说的对象:
师生说,小组说,俩俩说,自主说
◎说的评价:
发音清楚准确,语法错误少,独到见解
注意:说的支持变化:关键句型要减少,只给学生提供主要的句型,
不提供具体的内容;或者给出学生要说的关键词。
◎说的内容变化:
更综合,更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
看图说话方式的变化:
①教师问,学生回答。
②学生问,教师回答。
③学生问,学生回答。
④情境表演。
11.3 读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7 -
答:◎读的类型
东西方经典儿童故事(如表达较难,可事先提供背景)
说明或介绍性材料
诗歌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或片断
儿童影视剧作品脚本或片断
英语新闻
◎读的形式(Reading 样例)
必须有文本和正常语速的清楚配音
如有配套图片,视频片断更好
◎读的步骤:背景,时间,问题,多种反馈。
11.4 写
答:从三年级开始,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加入写的元素。
◎课堂
听写(一定要以篇章形式呈现,有主题)
写作(课标要求)
翻译(日常用语)
例如:结合拓展听读进行写的渗透:
◎课内外结合
每单元手工画
日常创意日记,如图文日记
周末手抄报
个人词典或好词好句本
12 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2.1 低年级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8 -
答:新授课是指初次学习本单元的主题词汇、重点句型、主题故
事等。单元新授课,多是指一个单元的第 1、2 课时等比较靠前的
学习课时而言,在这些课上,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围绕本单元主题
词汇及主题句型的学习而展开,把这些主题词汇和相关句型放在语
境较为简单的学习材料如对话、歌曲、Chant 等供学生学习。
一般操作流程如下:
Warm-up & Revision
Situation (Picture talking or PPT talking)
T&S
S&S
Show(2~3 groups are enough)
Presentation
Leading-in (Creating the situation)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from the text in the
situation
Practice
Check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more
(Pronunciation)
Act out the text in pairs(Stories/ Dialogues)
T&S
S&S
Show
Practic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in another situation
Extensive learning
Situation
Liste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ve Oral practice
Situation (Picture talking or PPT talking)
T&S
S&S or practice by oneself
Show
12.2 中高年级新授课教学流程
答:
Warm-up & Revision (T/S, S/S)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19 -
Presentation
Leading-in (situation)
Questions leading and Listening
Check( Questions and new words) and more questions for
understanding, pick out the key sentence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Act out the text in pairs(Stories/ Dialogues)
Listening and writing (consolidation and model for
application of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Practic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Extensive learning
Situation
Listening and reading
Feedback
Oral practice: Make dialogues/ make stories/ storytelling/
Writing (finish in class or as homework)
13 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3.1 低年级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答:复习课,是指初次学习本单元主题词汇与主题句型而言,单
元复习课一般是针对一个单元较为靠后的课时而言。在这些课时
中,要求掌握的本单元主题词汇或者相关句型已经在前面课时中学
习完毕,教材内容主要是和主题相关的相对较为复杂的语言材料如
故事等,在这些语言材料中包含有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句型或单词,
从而实现对这些单词和句型的复习和巩固。
一般流程如下:
Warm-up & Revision
Situation (Picture talking or PPT talking)
T&S
S&S
Show
Presentation
Leading-in (situation)
Listening to the materials, review the old sentences and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20 -
Knowledge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from the old one
Practic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in another situation
Extensive learning
Situation
Listening and reading ( all of the children with
printed-materials)
Comprehensive Oral practice
Situation (Picture talking or PPT talking)
T&S
S&S or practice by oneself
Show
13.2 中高年级复习课教学流程
答:
Warm-up and Leading-in
Listening and writing (whole class)
Help the students to get some ideas about the situation
Listen and write
Check
Work/Fun with language (Ss use the key sentences, T gives the
situations and key information)
Make dialogues or stories freely
Extensive learning
Situation
Listening and reading
Check
Oral practice with the key sentences and some sentences in the
extensive learning materials
14 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
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从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角度来确定
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分散体现在不同的课时中,每一课时重点解
决一两种情境下的语言交际任务不同课时间目标逐级递进的一种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21 -
教学设计方案。
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先汇总,再分解
单元目标分解汇总,再归类为不同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言语技能
目标,分散到不同的课时。体现在具体课时里,表现为针对不同的
知识点和交流主题进行听说读写。
例如:以广州英语 Book 8 Module 5 Food and Drink
单词:coffee, coke, noodles, rice bun, best, tea, water, juice, chips,
cabbage, soup, tomato, ice cream, chicken 和 beef
句型:询问平常吃什么“What do/would you like to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和其相应的答句“I like/would like to
have…” ;询问客人想喝/吃什么“Would you like some…?” 其
相应的答句“No, thanks./Yes, please.”等
语法点: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特点;复习一般现在时的第三
人称单数的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He likes… He doesn’t like…的
句型。用频率副词 usually 表示人的习惯等
能力:能与别人交流各自对食物的喜好;在餐厅能向营业员说清
自己要买的食品;学会有关健康饮食以及了解中外饮食文化的差
异等
以本单元为例,我们可以把目标汇总后再分散,故五个课时的目
标分类为: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22 -
15 英语单元复习(写作)课教学模式
答:◎趣味引入,旧知新现
形式上:
1.旧歌新唱
2.编对话
3.猜谜语
4.编故事
5.游戏
6.竞赛法
7.访谈法
内容上:
1.旧句型新单词
2.新单词旧句型
3.同一单词造不同的句子
4.使用本单元单词和句型的对话或片段
◎ 听说训练,知识梳理
(把本单元涉及到的课标单词句型,拓展单词句型归类,帮助学生
建立良构性的知识网络,如头脑风暴,表格,思维导图等)
把本单元涉及到的课标单词句型,拓展单词句型归类,采用头
脑风暴,概念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构性的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拓展法
追踪法
归类法
溯源法
◎ 情境出示,单元主题表达
(可以根据本单元的言语技能目标,尤其是语言交际功能,给出情
境,学生言语交际,重点运用本单元中,课标和拓展的单词、句型)
◎ 拓展听读
(拓展听读材料的分类:综合类、积累类、渗透类等,注意有不同
难度层次)
内容更深更广,尽可能深入理解、有所积累;
拓展听读材料的分类:综合类、积累类、渗透类等,注意
有不同难度层次;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23 -
故事的内容尽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出发,为学生
最后的综合说做好准备。如益智性,名人轶事
◎ 口头表达或写作训练
(根据单元目标,给出表达任务:开放性,综合性)
灵活运用本单元重点单词、句型,完成情境中的综合性、个性
化表达任务。要求综合表达和写作都要有所体现。
16 单元复习课教学流程
答:
Warm-up
Revision
Brainstorm in groups
Brainstorm in class
Draw the mind map
Application: Make dialogues or stories with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freely
Learn the songs
Extensive learning (stories)
Application (make a story)
Writing and check
17 英语单元复习(写作)课教学模式
答:◎趣味引入,旧知新现
形式上:
1.旧歌新唱
2.编对话
3.猜谜语
4.编故事
5.游戏
6.竞赛法
7.访谈法
内容上:
1.旧句型新单词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24 -
2.新单词旧句型
3.同一单词造不同的句子
4.使用本单元单词和句型的对话或片段
◎ 听说训练,知识梳理
(把本单元涉及到的课标单词句型,拓展单词句型归类,帮助学生
建立良构性的知识网络,如头脑风暴,表格,思维导图等)
把本单元涉及到的课标单词句型,拓展单词句型归类,采用头
脑风暴,概念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构性的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拓展法
追踪法
归类法
溯源法
◎ 情境出示,单元主题表达
(可以根据本单元的言语技能目标,尤其是语言交际功能,给出情
境,学生言语交际,重点运用本单元中,课标和拓展的单词、句型)
◎ 拓展听读
(拓展听读材料的分类:综合类、积累类、渗透类等,注意有不同
难度层次)
内容更深更广,尽可能深入理解、有所积累;
拓展听读材料的分类:综合类、积累类、渗透类等,注意
有不同难度层次;
故事的内容尽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出发,为学生
最后的综合说做好准备。如益智性,名人轶事
◎ 口头表达或写作训练
(根据单元目标,给出表达任务:开放性,综合性)
灵活运用本单元重点单词、句型,完成情境中的综合性、个性
化表达任务。要求综合表达和写作都要有所体现。
18 单元复习课教学流程
答:
Warm-up
Revision
Brainstorm in groups
Brainstorm in class
第二章 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操作
- 25 -
Draw the mind map
Application: Make dialogues or stories with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freely
Learn the songs
Extensive learning (stories)
Application (make a story)
Writing and check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26 -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19 利用非语言方式创设英语教学的语境
答:人与人在交际过程中,出了进行言语上的交流以外,还有
非言语方式的交往。在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语境是,我们不能
忽视这些非言语方式所隐含的语境知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有两类非言语方式的语境是经常被使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①声调、语气、体态语等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英语的初学者,他们大脑中所保
存的语言知识还不多,这使得他们很难顺利地进行言语交流,
当他们对交际方的话语进行理解时,需要依据交际者的声调、
语气、手势或者体态等信息。因此,声调、语气、体态语等所
隐含的语境知识对于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听说能力的训练有
重要的意义。
②教具
跨越式一直强调英语课堂尽量做到全英教学,这对于英语
基础薄弱的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起初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有时当教师的课堂指令学生不明白时,如果使用教具再辅以体
态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结合体态、表情理解词句,
这种方式比用中文解释的效果要好得多。
20 “111”各环节策略
20.1 复习导入小策略
答:◎Free talk
◎情景对话
◎歌曲/chant 引入
◎Picture talking
◎Game (Guessing game)
……
20.2 新知听读策略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27 -
答:◎听前呈现问题,听后回答问题
◎呈现课文内容相关图片,让学生先猜后听
◎先播画面,再听声音
◎只听声音,回答问题
◎重难点先熟悉,再听读
◎集体读,分角色读
……
20.3 新知巩固策略
答:◎创设情境,利用课本重点句型自编对话/故事
◎看图说话(连环画)
◎将内容改编成或融入琅琅上口的儿歌/chant
◎角色扮演
……
20.4 拓展听读策略
答:◎听前提问,听后检测
◎教师听前提出重点的表达法,听中感知
◎学生听后提取有用的表达法,进行积累
◎听歌曲,写歌词
◎竞赛听读(限时/检测)
◎听语文课文改编的故事
……
20.5 综合运用策略
答:◎看图/生活物品/手工画说话
◎创设情境,情景对话
◎给出线索,新编故事
◎复述故事
◎续编故事
◎改编故事
◎做采访
……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28 -
21 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教学策略对比
答:从三年级开始,英语跨越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环节上就开
始慢慢渗透学生的写能力的培养。中高年级的教学相比起低年
级的教学,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
英语思维的发展。从几个环节的策略上可以看出:
◎ 复习旧知
低年段:listen and do, greeting, Q&A, high and low voice,
chain drill, simple introduction, song/chants etc.
中高年段: free talk, everyday report, joke, storytelling,
guessing 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情境创设
低年段: Song& Chant, simple picture, toy guessing, game
video/flash, music etc.
中高年段:photo, pre-task,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etc.
更注重连贯性和逻辑性。
◎ 新授内容
低年段: real objects/Picture teaching, game, chain drill,
listen and repeat
中 高 年 段 :look and analyze, mind manager tools,
guess ,etc. 更注重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
◎ 综合应用
低年段: more pictures with key points,, simple scene,
change songs, sing and do, role play, picture talking, draw/do and
say
中 高 年 段 : serials picture, Mind map, dictation,
imagination, story going on, useful expression, writing, translating,
discussion, task report , competition, debate, proposal, your
opinion, letters, etc. 更灵活而综合。
22 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策略
22.1 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培养
答:(1)头脑风暴法:用不同的句型来说出所有能想到的动物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29 -
的名称、所有的家庭成员、所有能想到的水果和食物。
(2)正反法: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或者是生生之间围绕
肯定句与否定句,或者是意义相反之间的词进行说话。如:教
师说 I can.... 学生集体说 I can’t.... ,教师说 I’m big。学生集体
说 I’m small 等。此种形式对反义词的学习非常有效。
(3)辩论法:在学完一个主题后,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
设计一个可能存有争议的问题。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贴近实际
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就此主题和伙伴展开对话。例如在学完
“food”主题后,让学生围绕“Do you need have breakfast every
morning?”开展两两辩论。针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或在开展辩论
之前要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讨论或辩论
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出示自己查阅到的相关材料或自己制作的作
品,通过讨论与辩论学生就能了解到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2.2 创新思维培养—形象思维培养
答:(1)创编:歌曲创编、谜语创编以及故事续编、创编。
(2)自由联想法:如:学生学了 summer 这个单词以后,
可以引导他们联想出一幅相应的画面:太阳(sun)火辣辣
(shine),一群孩子正在痛快地吃着冰淇淋(ice cream),另外
一群孩子在游泳池里游泳(swim)。
(3)自由想象法:例如,在有关“animal”的教学中,教
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他们想象中的农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出
(4)根据关键词编故事:如学习了《on the farm》单元后,
教师出示了“farm,cow,rabbit,house,girl,boy”等词语,
有的小组可能是针对这些词描写一个农场的概貌;有的小组可
能是编写了一个发生在农场上的故事,故事中包含相关动物和
人物;有的小组可能会将相关词语套入到已熟识的乐曲中唱出
来。
(5)听音猜图:只让学习者听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对话、
对白、或是具有特殊效果的音响、背景音乐等,而不让他们看
到图象。要求学习者根据所听到的语言信息,来想象、判断人
物形象,可能有的场景等,并要求他们口头表达出来。
22.3 创新思维培养—直觉思维培养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0 -
答:(1)直觉判断法:对于学生在听读资源中,碰到的有些陌
生词汇如“eggplant”,“table-tennis”等复合名词,教师可以鼓
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词汇之间的联系,进行词义
的判断,培养其直觉判断的能力。
(2)看图排序或添画策略:本方法还融合了直觉、形象和
逻辑思维的培养。看图排序是指让学生首先听读某篇故事,然
后提供和该故事相关的几幅打乱的情景图片,要求儿童对图片
进行重新排序,然后再进行说话活动。而添画策略则是向儿童
提供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情节缺失,不能构成完整的故事,
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补充关键图片后进行相关介
绍、角色扮演或者其他言语交际活动。
22.4 创新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培养
答:(1)故事命名法:如让学生听读一篇故事,再对整篇故事
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要求儿童为故事选择一个或者取一个
合适的命名。
(2)故事情节推理法:如在听读故事之前,截取故事的图
片,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生,再让学生认真听读,检测自己的
预测是否与故事情节一致,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
提高学生听读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在动画播放放映中途,突
然按暂停键,让学习者对这一定格的画面进行人物分析,或充
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运用逻辑,推测剧情可能有的进展、结
局等。
(3)规律发现法:一些英语的词汇是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有一定的语法信息,当我们将相同规律的事物同时呈现时,
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容易在大脑形成联系和规律曲线,我们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具有相同规律的词汇,再此基础上概括出
其中的规律,便于儿童的学习迁移和应用。如在教学“职业”
的主题时,在学生对相关词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可以呈现
“teach”和“teacher”,“drive”和“driver”,“sing”和“singer”、
“work”和“worker”、“dance”和“dancer”,鼓励学生发现、
概括其中的规律,促进学生的迁移。
(4)归类总结法:如让儿童在完成某个主题的学习后,自
己来构建主题的语义概念图。
22.5 其他相关策略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1 -
22.5.1.1 课前策略
答:◎预习听读资源,对听读资源的初步理解。
◎通过词典、电子词典等工具来解决生词汇的音和义。
◎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提供、准备学生的照片、视频、
玩具等工具来创设教学情境。
22.5.1.2 课后策略
答:◎制作手工画、单词本、概念图、摘录本等,形成作品档
案袋。
◎在课后对印刷材料的再读和复习,让学生背诵积累日常
用语、谚语俗语等。
◎鼓励学生订阅适合其阅读的英语报纸和英文故事书。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英语故事大赛,英文歌曲比
赛等。
◎利用晨读校园广播、听力课、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
巩固,形成在生活中用英语的学习氛围。
22.5.1.3 利用头脑风暴梳理知识点
答:头脑风暴的形式,既是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主题或者问
题,让学生小组为单位或者是全班一起进行思维发散,想到与
主题相关的词、答案都列举出来。头脑风暴的形式往往用于单
元复习课、单元写作课,作为一个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整理
的活动形式。头脑风暴技术作为一种作文策略引入到英语写作
中,可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高作文质量。头脑风暴地图是指
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也是思
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
运用头脑风暴小策略,能够:
①激活学生已有有关本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
②吸纳、总结已学知识;
③补充必要的新知识。
例 1:教师在单元写作课给出了一个《My best friend》的主题,
让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各小组通过思维火花的
碰撞,列出与本主题相关的内容:“what’s your best friend’s
name?”“How does he/she look like?”“What can he/she do?”等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2 -
问题。教师通过各小组的头脑风暴成果,带领全班进行整体梳
理,针对《My best friend》这个主题梳理了可供写作的 5 个子
问题。如图:
例 2:教师讲授《Sports》主题的单元,设计一个体育运动与奥
运会的单元写作练习,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梳理 Sports 主题的
相关知识点,给作文搭建支架。
例 3:四年级学过 visit 主题的单元之后,教师创设刘姥姥逛北
京的情景,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为写话
做支架: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3 -
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思维,能够就本主题有很好的理解,
开拓了写作的思维和方向,对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英语写作
有很大的帮助。
22.5.1.4 利用概念图归类单词
答:概念图,是一种用图表组织和阐述表达知识的工具,也是
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是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其基本
方法是:概念用节点(nodes)表示,概念间的关系用节点间的
连线(links)表示,知识则被看作是由各种概念和这些概念所
形成的各种关系。用概念图来帮助学生梳理单词,归类单词有
很大的作用:
①知识结构比较清晰;
②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和有效迁移;
③支架作用,为学习者的复习交际提供支持。
例:在三年级学过 Animal 的主题之后,教师创设 animal
的情景,帮会组学生梳理旧知识,并对学过的相关单词进行归
类。
第一布,出示主题核心词。教师首先给出 animal 的主题词,
先带领学生梳理相关 animal 的词汇,学生回忆归纳出“panda,
monkey, dog, cat, bird, bee, butterfly, bear, horse...”等相关词汇,
这个归纳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小组或作进行列举,或者直接在课
堂上进行点评回答,运用集体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梳理更节省
时间。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4 -
第二步,头脑风暴相关词。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头脑风
暴,思维发散并列举出与主题 animal 相关的内容“colour, body,
sport, activity, places, food…”等。二级核心词明晰之后,教师分
给学生小组任务,每个小组就一个二级核心词汇进行归纳,这
时学生就会就某一个二级核心词进行单词归纳,如,表述 color
的词汇有“white, black, yellow, brown, gray blue…”。各小组完
成之后,进行全班分享,教师在黑板上帮助梳理和整理归纳。
22.5.1.5 看图说话有哪些策略?
答:⑴ 操作程序
◆ 听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对刚刚开始练习看图说话的低年级学
生,一般在看图说话之前,先要进行启发谈话,可以联系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也可以采用讲述故事、儿歌、提出问
题等方式进行。
◆ 视
教师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这是
看图说话的关键一步。指导看图,首先要从图的整体入手,引
导学生按顺序全面地观察整幅图画,使学生对整幅图先有一个
总体的了解。了解画面的主要意思,为进一步思考、设计说话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5 -
或对话内容,确定话题打下基础。如果是多幅图画,要让学生
将几幅图连贯起来观察、思考,对故事的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
了解。然后,分别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仔细、
深入地观察画面的各个部分。最后,让学生从对各个部分观察、
思考中,再回到图的整体上系统观察。
指导观察时提出的问题,可以先提一个,等学生观察思考
以后,再逐步深入。也可以总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
思考。
运用多幅图训练说话,可以先出示第一幅或其中的某一幅,
让学生观察思考图意,启发学生想像下一幅图的内容。这样,
伴随学生的合理想像逐一出示其它几幅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
观察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 想
根据话题中心,结合画面的内容,看准体现主题的主要内
容和动人细节,仔细观察,分清主次,全面、细致、有序地观
察,并逐步发展到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重点。在把握主题的
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情景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
学知识联系起来,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想象出画面上的丰
富内容,想象出人物具体思想感情和可能说出的话语。经过讨
论之后,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知道的内容进行安排,
确定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 说
这一步是前面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
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面侧重于观察,而这一步则主要是
引导学生在对各个部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把整幅图连贯起
来练习说话。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要先同桌
说,分小组说,再指名在班上说。一个学生说时,其他学生要
认真听,做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多幅图说话训
练,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可以简单地板书表示事情发
展顺序的说话提纲,以便学生说得清楚、连贯。
◆ 评
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总结图的情意目标。对学生的说
话情况进行评议,达到鼓励再学习的目的。
⑵实现条件
◆ 对教师的要求
① 指导观察是说话训练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引导学
生全面、细致、有顺序地观察,并逐步做到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6 -
突出重点。
②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想象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主
题。有的独幅图画内容较复杂,教师可根据需要把内容分成几
部分,边提问,边让学生连贯讲述情节。
③ 教师的启发引导,训练初期应把问题提得小些,具体一
些。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要不断提高,逐步增加学生独立观
察、思考、想象等思维活动。
◆ 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边看边想,
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
说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⑶ 注意问题
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全
面细致地看图,注意图中事物的联系,边看边想,弄清图的意
思。
◆ 在看图的基础上练习说话,教师要注意指导,指导的重
点是帮助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内容用一两句或三句话、一段说
清楚、说通顺。
◆ 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从图画出发展开想象,以
丰富看图的感受,然后再引导他们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把丰富的
感受自由地表达出来。作文能力就在这样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
高了。
23 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答: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
它不仅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
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还需要我们教师树立
“大英语观”,构建起“大英语”结构,向课外延伸,覆盖课堂
与课外两个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丰
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激活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他
们意识聚焦,观察,积累,感悟,去采撷、累积、存储和积淀
更多的生活表象、经验。可以灵活运用课堂中的物品,与生活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7 -
实际相关的教具来帮助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英语交际。
①教师中的物品运用。例如:人教版新起点二年级上 U1
的 classroom 的教授,就以课堂的桌子、凳子、黑板等创设情景,
帮助学生在实物中进行新单词学习。
②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具。例如:人教版 PEP 四年级下的
travel 主题的教授,教师可以出示中国或者世界地图,创设学生
游历全中国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新单词和新句型。
③利用教材图片和教学挂图。例如:人教版新起点二年级
上 U3 的 park 的教授,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主题图,说一说
都看到了什么,然后回忆一下自己去公园的时候,都看到了什
么,然后相机教授新单词和新句型。
④多媒体帮助创设情景。有多媒体电脑和投影的教室,教
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更容易创设情
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 PEP 三年级下的 sport
的教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播放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英语
视频,(注意,一定要是英文的视频,可以带中文字幕。)帮助
学生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激发学生对奥林匹克的探究向往和兴
趣。在没有电脑的教室,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相关英语儿
歌,英语朗诵,英语歌曲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
24 关于两极分化
24.1 上课时,除了小组学习外,老师如何关注和帮
助差生?
答:多给差生展示的机会,并且是在差生能够回答正确的前提
下让他在全班面前发言,然后老师大大的鼓励,让差生有学习
的成就感。另外,根据差生的兴趣爱好,采取特殊的学习方法,
例如有些差生特别好动,那么在学新单词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他
做动作来记单词,即考虑学生的多元智能。
24.2 学生无法阅读拓展听读材料时教师应该如何帮
助?
答:教师要首先分析学生无法阅读拓展听读材料的原因:
①如果是拓展听读材料太难,则教师需要精选拓展听读材
料。在非网络环境下,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拓展阅读环节,教
第三章 课堂处理的小策略
- 38 -
师先精选出拓展材料,并将英文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全
班的整体听读。同样是三遍的原则:第一遍,先整体感知;第
二遍,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读;第三遍,鼓励学生大声跟读。
②如果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拓展阅读,那么,就需要教
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小手指指着拓展阅读材料,边
听边读。
此外,在拓展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采取鼓励和奖励措
施。很多时候,学生不阅读,不愿意阅读,有重要原因是学生
英语阅读能力较弱,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引导学困生掌握阅读
方法、获得语言交际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渐渐获得阅读的成
就感。
24.3 如何照顾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答:自主学习时要多照顾这些学生;协作学习是要让他和他比
较合得来的同学在一起学习;要及时的表扬,以鼓励为主;让
学生有学习的动机是最关键的。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39 -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25 一年级就要全英教学,学生听得懂吗?
答:根据《语觉论》的思想,跨越式英语课堂必须坚持全英
的教学环境。因为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相比母语的学习来说
本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全英的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英语言语交际。当需要教授学生新
的单词时,除开一些很抽象的名词,如“morals 道德”时,教
师可以用中文来解释,其他具体名词一定要用英文来教授。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有可能是零基础,所以,
老师在创设全英的教学氛围时,一定要借助课堂指令和图片
来帮助学生来理解。通过统一的课堂指令,以及非语言动作
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慢慢地形成学生的习惯反应。
一年级的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耐心的花上一个月,
学生自然能够跟上教师的全英课堂指令。并且,在教授新单
词时,通过图片来理解单词意识代替中文解释,做到全英教
学。
这里给教师一个建议:请英语教师将自己当做外教,在
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尽量用英语同
学生对话,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
表达的习惯。
26 学生经常被动画吸引,而不注意动画中重
要信息的理解怎么办?
答: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通过播放生动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动画多媒体的这样
的形式比较新奇,容易将注意力放到动画的生动性上。如果
出现这个问题,则需要教师首先正确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获取
动画中的信息,通过问题、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
听读动画。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40 -
另外,做好英语跨越式课堂的拓展听读的常规。只要坚
持每节课的动画视频拓展,学生一旦习惯了这样的多媒体形
式就不再只关注动画的生动性了。所以,英语课堂一定要坚
持常规跨越式拓展听读。
27 学生学得快忘得快怎么办?
答: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需要将旧知识和
新知识不断的反复使用,在言语交际中进行反复操练、反复
再现,这样在拓展听读和情境对话中学生能不断的接触到新
的单词、句型,不断的有新内容的渗透,通过长期积累,很
多新单词和句型都已经在拓展材料中出现过,学生有了一定
的认知,这样对于学生后续英语的学习和英语言语交际能力
的提高都有很多促进作用。
28 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
答: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有时甚至能影响
到他一生。对于英语课堂,也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这里给出了几点需要规范的地方:
①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具
②姿势姿态
③英语交际的意识
④课堂指令的互动
⑤如何自主学习
⑥如何协作学习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编些小儿歌,用小儿歌提醒
学生形成好习惯,比如学生听的习惯、英语交际的习惯等。
如下:
仔细听的习惯(听老师、听课件、听同学)
课堂常规管理、课堂常规习惯(师生形成默契)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41 -
29 课堂教学组织中有哪些精彩用语?
答:见附件。
30 试验探索中的常见误区
答:◎重活动形式,忽视了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
◎忽视了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易被游戏的趣味性和阅读材料中生动、形象的画
面所吸引,忽视了对材料中重要信息的理解;
◎习惯于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不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英
语回答提问;
◎偏重单词和句型的练习,侧重听和做,忽视说的能力
的培养;
◎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媒体为中心,忽视语言教学的规律,忽视教师的作
用;
◎忽视语音的正音问题。
31 如何写教学反思日记?
答:反思日记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分析,它既包括
自己的工作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
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需求解决的对策。
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最好形成具有个人风
格特色的反思日记。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
记”。
反思日记的写作原则:
◎ 问题性原则:从自己感受到的问题或困惑出发来写;
◎ 具体性原则:从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来写;
◎ 评价性原则:不仅记录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更重要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42 -
的是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探讨。
反思日记的格式:
◎ 案例式
What to:发生了什么事情?
Why to:为什么发生?寻求多种原因。
How to:采取何种策略解决?效果如何?
反思日记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⑴ 日记的日期与事件发生的时间;
⑵ 对一天(一段时间)中所发生的实践的概括性记录;
⑶ 对令人兴奋的、疑惑的或已经证实的事件进行深入、
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分析的维度:
a) 对事件所有的可能的解释
b) 事件的意义
c) 已经学会的内容
d) 提出的问题
e) 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f) 在此事件中,我的责任是什么?
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对您有所启发,
这些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教学要素,请您仔细回想:您在教学
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境如何?之前是否
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您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
用?
⑴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今天
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什么?
⑵ 今天的教学对学生都有哪些帮助?举例说明。
⑶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什
么?
⑷ 今天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进行哪些教学活动?其
优、缺点各是什么?
⑸ 今天是否设置了特殊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否达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43 -
到?为什么?
⑹ 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令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
么?
⑺ 您在今天的教学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情况?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为什么?
⑻ 今天的教学对您明日的教学有何帮助与启示?
交流与探讨:
反思日记写完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自己的反思内
容与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与探讨。这一点也许比单
纯地写日记更重要。
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据反思日记作为交
流的载体,同时,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的
作业、自己教学的精彩设计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的
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的过程记录等等。
教学经验 + 教学反思 = 您的成长
32 教学反思有哪些视角?
答: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布鲁克菲尔德
(Brookfield,S.D)提出教师应从教师自身、学生的眼睛、同
事的感受和理论文献等四个视角来进行教学反思。上述四个
视角基本得到广大研究者的认可,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上述四个视角也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收集信息的主
要渠道。
⑴ 分析作为学习者和教师的经验
教师分析自己在做学生时期和作为教师的学习和教育教
学经验是增强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
作为学生时期的各种经验是非理性的、情感水平的直觉感受。
对这些经验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
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经验
联系起来。如分析自己作为学生时,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表
扬对激发自己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在
教学中是否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理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44 -
解学生,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分析自己在学生时期的经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
别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私下
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比他人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更容
易接受。教师分析自身的教学实践有很多方法,如写自传、
教学日记、描述和解释教学、观摩自己的课堂录像等。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分析自己的经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其原因在于,无论教师多么善于分析和评价自己的经验,总
难免陷入自我思考的框架和视野中而不能自拔。因此,还需
要结合其它三种渠道进行教学反思。
⑵ 听取学生的意见
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眼中来看待自己,可以使教
师更好地认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收集信息,
了解学生对教学期望、反馈,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更
新的认识,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征求学生的意见时,最
大的障碍莫过于学生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
关系和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另一方面,还需
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收集学生意见的方法。教师可通过课堂教
学中学生的眼神、回答问题的情况、做习题的情况等来了解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通过发放匿名课堂调查表、
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某堂课教学或阶段性教学的反馈
意见;可通过课下与学生的聊天、网上交流等了解学生对教
学的建议。
⑶ 与同事的协作与交流
邀请同事去听自己的现场课,去听同事的现场课,以及
与同事进行批判性对话等,都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中隐
藏在正常情况下的一些问题,或者获取更多的经验。
同事作为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日
常教学的影像。这些影像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中隐藏的
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对好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概括、推广
和应用。教师可以开放自己的课堂,邀请其他教师听课、评
课;教师也可以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这样可以更好地发现
自己所熟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每个教师
在教学中都会面临一定的困境和问题。与同事交流这些问题
或与之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也会使自己受益匪浅。
⑷ 理论文献
第四章 课堂组织的小策略
- 45 -
理论文献可以为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活
动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和标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理论文献
或其他教师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据此更好地反思自身
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此外,通过阅
读理论文献,教师还可以从多种视角来看待自己教育教学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合理的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比较成
熟的解决策略,从而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
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附件 1:跨越式的理论基础
- 46 -
附件 1:跨越式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
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
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
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变革),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由于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思维发展
过程及其与语言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否科学,将对本民族语言的教学(即母语教学,
也就是语文教学)产生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众所周知,在国际上关于儿童认知
发展做出最深入研究、最重要贡献的有两位学者;一位是皮亚杰,另一位是布鲁
纳,尤其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不仅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开创
性贡献,更成为这一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经典理论。然而这一理论却无法解释这样
一种现象:入学时只有六周岁左右的小学一年级跨越式试验班学生,为何仅仅通
过两年的试验(只有七、八岁左右)即能普遍达到远远超出上述经典理论所规定
的、该年龄段儿童所应具有的认知发展水平。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批判地继承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的,它为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以下三方面的理论支持:
⑴ 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约 6 岁),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并非毫无准备
而是具有相当强大的基础(音、义和句型都无须花过多时间,重点解决字形和书
写);
⑵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而不是将三者割裂——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⑶ 应当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三、语觉论
⑴ 语觉——人类独有的第六种感知觉,是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区别,也是直
接影响与支配人类言语学习过程的感知觉通道。
⑵ 通过批判继承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比较科学的基于语觉的
“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由此模型可以确定掌握口语交际能力所需要的“充分
附件 1:跨越式的理论基础
- 47 -
必要条件”,由此“充分必要条件” 即可找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最有效的教
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这一“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必须和真实的交际者进
行实时双向言语互动(即言语交际)”
⑶ 语觉论对言语理解(即“听”)和话语生成(即“说”)所涉及的“语
音、语法、语义”等三种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
语音心理加工(包括“语音感知和语音辨析”)主要靠先天遗传;
语法心理加工(包括“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主要靠后天习得;
语义心理加工(指语义的分析与识别)主要靠先天遗传 。
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应将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加以明确区分:前者主要靠
先天遗传而后者主要靠后天习得,是两种本质特性完全不同的言语能力;因而对
这两种言语能力的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⑷ 依据国内外大量儿童与成人学习语言的案例可以画出“语觉敏感度曲
线”即儿童掌握听说能力的年龄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儿童掌握听说能力的最佳敏感期是在 9 岁以前,从 9 岁以后开始
下降,到 12 岁下降到 1/2 左右,到 14 岁则下降到 15~20% 。外语教学必须紧
紧抓住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尤其是 1~4 年级为最佳年龄段)。
四、创造性思维理论
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是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
既然是“前所未有的”全新事物或全新发现,那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
本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创造出来。也就是说,除了
“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以外,还应增加一种“能动的”反映,才能满足创造性思
维的要求。这种“能动性”体现在:思维不应受原有事物的局限,思维不应当仅
仅是客观事物的被动反映,还应当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象,即思维可以
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引起表象的整合、改造乃至重构,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事物属性
表象或关系表象,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
因此,若把创造性思维考虑在内,我们认为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
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所作出的概括、间接与能动的反映。”
附件 2:跨越式课堂亮点回顾
附件 2:跨越式课堂亮点回顾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多情景迁移;
明确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分课时处理:课标,拓展;落实课标的要求
(最基本的要求);
各个环节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
大输入、大输出;
指导语明确;
教学环节清晰而时间分配合理;
全英的教学环境;
在拓展阅读、自主学习之前提出小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或创设出情境,
或给出学生任务;
注重语言的综合表达、灵活表达、真实表达,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灵活运
用能力的培养;
附件 3:课堂教学组织中精彩用语
- 49 -
附件 3:课堂教学组织中的精彩用语
寒暄:
◎ 例如:Hello!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Are you all
well this morning?
◎ 具有寒暄功能的教学语言应仅限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使用,千篇一律
的寒暄、例行公事的问候,会因为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而失去其教学意
义
◎ 英语课堂上师生的寒暄话题可随学生的学龄和教学的进展常换常新,如
谈论天气、节假日、时事要闻、校园事件等生活话题,在不知不觉的寒
暄中巧妙启动教学主题,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指令:
◎ 学生行为引发指令:
Put your other books away Please. We don’t need these pictures.
Will you put them away? Haven’t you brought yours? Well you’ll have
to share with your neighbor.
Hands up,please raise your hand,please.
◎ 课堂纪律控制指令:
Listen carefully,please. Look carefully,please. Watch carefully.
No more talking. No chatting. Silence Please! Don’t talk too loud.
◎ 教学活动实施指令
Now,let’s begin. One two ,begin. Let’s act.
Follow me,Please .Read after me,please.
注意:①由于祈使句在语言结构及语义表达上简单明了,能够增强教学指令
的执行力,因此,教师通常采用祈使句(肯定式或否定式)发布教学指令,指挥学
生的语言学习活动;
②教师在对个人或小组下达教学指令时应该适当使用表示“请求”的委婉语
气,如“Would you Please…?Could you…? Shall we…? Let’s…?,,以缓解学生的紧
张情绪,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
提问:
◎ 课堂程序性提问
Yes or no? Right? Any different ideas? Do you agree? What’s your
opinion?
附件 3:课堂教学组织中精彩用语
- 50 -
◎ 理解性提问
展示型提问。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提问。这类问题只要求
学生对课文进行事实性的表层理解,并根据短时记忆或者查看课文
找到答案。如“what’s the computer used for in CAAC?”
参阅型提问。这类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要结合个人的知识和
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phrase “at one time” here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评估型提问。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
维,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课文的某个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good effects or bad effects of using
computers in English Class?”
◎ 现实情境性提问
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现有知识或课堂上的情景状态等一些实际情
况进行事实性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Do you like sports? Why do you like it?
注意:在设计内容理解性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在兼顾各种类型的
问题时,不但要保证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理解(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还应鼓励
学生就现实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评价:
◎ 一般肯定或赞赏
That’ OK! Great! Excellent! Wonderful! Well done! A good answer.
You’ve done a good job. You are doing much better this time.
◎ 一般否定或批评
I’m sorry you are wrong. It’s pity that your answers are not correct.
That’s almost right. A good try, try next time.
◎ 提出质疑或纠正
Are you sure? You should say like this.… I think you may do it this
way.…
◎ 提出期望或建议:Keep it up! You’ve made a good progress.
注意:用模糊限制语(I’m afraid,I think you… may.…)评价,避免使用过于
直接,完全否定,语气、语调冷漠、强硬的评价用语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评价用
语来互评
附件 4:课堂指令
附件 4:课堂指令
Commands in English Classes
(T: teacher Ss: students)
I Greeting
1. T: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i/Hello, boys and girls! /Good bye everyone !
Ss: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i/Hello, teacher! /Good bye Miss Li!
2. T/ Ss: How are you? T/ Ss: I’m fine. /I’m very well.
3. T/ Ss: Nice to meet you. T/ Ss: I’m so glad to meet you.
4. T: Class begins! Ss: Stand up.
5. T: Stand up Ss: Up up stand up
6. T: Sit down. Ss: Down down sit down.
II Attract children’s attention:
1. T: One two three Ss: Sit up straight
2. T: Listen Ss: Sh- (手放在嘴唇上,表示闭嘴)
3. T: CCC Ss: Listen to Miss Lin
4. T: Listen to the tape
5. T: Ear ear ear Ss: Listen listen listen
6. T: Little eyes Ss: Look at me
7. T: Listen carefully and keep quiet! (Say with some actions)
8. T: Listen to me carefully
9. T: Listen with your Ss: Ears
10. T: Do, re, mi Ss: Mi, re, do
11. T: Mi, re, do Ss: Do, re, mi
12. T: Big big eyes Ss: Shine shine shine
13. T: Eyes eyes eyes Ss: Look look look
14. T: Four five six Ss: See see see
15. T: BBB Ss: Look at Miss Lin
16. 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17. T: Please be quiet! / Please keep silent!
18. T: Mouth, mouth. Ss: “Sh-”, “sh-”, “sh-”
19. T: Clap clap clap (clap 代表拍手) Ss: Sh-
20. T: Sh-! Sh-! Stop that noise!
附件 4:课堂指令
- 52 -
21. T: Catch my voice, stop that noise!
22. T: Little mouths don’t make sounds.
23. T: Keep silence!
24. T: One two three Ss: A B C
III Instructions for activities:
1. T: Boys and girls Ss: Yes?
2. T: Ready, ready Ss: Go, go, go
3. T: One two go! / Ready? Go!
4. T: Change change change Ss: One by one
5. T: One more time, please!
6. T: Everyone twice! One two go!
7. T: Please think it over and try your best.
8. T: Who wants to try? Ss: Me! / Let me try!
9. T: Try again!
10. T: Will you try?
11. T: Any volunteers?
12. T: Next, please.
13. T: Go on, please.
14. T: Follow me Ss: Follow you
15. T: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 Ss: Page …
16. T: Take out your rulers and your pens Ss: Rulers and pens
17. T: Train, train, train Ss: One by one / Two by two
18. T: Train, train, train Ss: Here it is.
19. T: Put your things away
20. T: Be quite! Be quick!
21. T: No talking!
22. T: Write with your Ss: Hands
23. T: Say after me! / Read after me, please!
24. T: Big big mouth Ss: Loud loud loud
25. T: Speak with your Ss: Mouth
26. T: Let’s sing / chant / play a game together.
27. T: Come to the front
28. T: Come to the blackboard
29. T: Go back to your seat (seats)
30. T: Look at the slide
31. T: Don’t be afraid.
附件 4:课堂指令
- 53 -
32. T: Don’t be nervous.
33. T: Take it easy
34. T: Read by yourselves
IV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1. T: Work in pairs
2. T: Work in groups
3. T: Now it’s your turn.
4. T: Time is up.
5. T: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6. T: Let’s give him/her a hand. Ss: Good, good, you are very good!
7. T: Make dialogue/conversation!
8. Ss: Partner, partner, Where’s my partner? Ss: Here, here, I’m your partner!
V Learn on net
1. T: Open your computers. Please be quick. Ss: Quick, quick, quick
2. T: Use your mouse and click. Ss: Click, click, click
3. T: Try to follow the computer and Ss: Learn learn learn
4. T: Turn on your computers
5. T: Turn off your computer.
6. T: ABC(open the computer)/ONE TWO THREE
7. T: ONE TWO THREE(close the computer)/ABC
8. T: Open your screen Ss: Ok
9. T: Close your screen Ss: Close
10. T: Put on your earphones and learn from the net
11. T: Put down your earphones
12. T: Phones on Ss: On, on
13. T: Phones down Ss: Down, down.
14. T: Little board Ss: Down, down, down.
VI Show time
1. T: Let’s act it out.
2. T: Please act out what you have learned on the computer.
3. T: Come here and act out the … you learn just now.
VII Evaluation
附件 4:课堂指令
- 54 -
1. T/ Ss: Great! / Good! / Very good! / Excellent! / Well done! / Good job! / Good
work!
2. T/ Ss: Good, good, you are very good!
3. T: Clever boy! /girl!
4. T/ Ss: Hey, hey, good boy/girl
5. T/ Ss: Good, good, very good.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