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40:41
11.语文教学模式介绍(全部).pdf(7.09M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跨越 式 语 文 跨越式理论基础 案例研析 11月10月 项目 2 12月 项目 1 实施要领 认识跨越式 01 认识跨越式 教育技术学第一位 博士生导师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项目 创办人 余胜泉教授 吴娟副教授 马宁副教授 陈玲博士 李葆萍博士 蔡苏博士 跨越式语文教学目标 大投入能否大产出? 高投资是否有高效益? 跨越式创新试验就是要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在完全 的前提下,力图 通过创新的教学理论、模式、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 合, ,从而在质量方面实现基 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课业负担前提下要达到以下目标: 力图通过两年左右时间,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儿童“能读会写”: u网络环境下:掌握2500-3000常用汉字,能顺利阅读通俗读物,规定的 30分钟内能用电脑打写出500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 u非网络环境下:掌握2500左右常用汉字,能顺利阅读通俗读物,规定的 30分钟内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 项 目 目 标 小学语文中低学段课程标准——识字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识字的总目标 1)累计识字3000左右, 2500左右会写 2)有较强的独立识字 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和习惯 3)学会汉语拼音 4)正确工整地书写汉 字,有一定的速度。在 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 好的书写习惯 1-2年级 • 喜欢学习汉字,有 主动识字的愿望 • 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800个 左右会写 •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 画和常用的偏旁部 首,按笔画规则硬 笔写字,注意间架 结构 •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 体美 3-4年级 • 对汉字学习有浓厚 的兴趣,养成主动 识字的习惯 • 累计识字 个 左右,其中1600个 左右会写 • 有初步识字能力, 使用字典、词典 • 硬笔书写 5-6年级 •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 能力。累计认识常 用汉字3000个,书 写2500个 • 硬笔书写楷书,行 款整齐,有一定的 速度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 阅 读 阅读速度 阅读方法 阅读文体 阅读量 标点符号 建议默读,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能借助词典阅读、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 表达方法,提出自己看法 说明性文章:抓住要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 叙事性作品:事件梗概,简述重点。 阅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情境,体会情感。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从课程标准看语文学科新要求 •写作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 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 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 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 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 写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 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02 跨越式课题 理论基础 跨越式(语文)的理论基础 ; ; ; 。 创新的学科教学理论 语文学科 英语学科 语文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①学前儿童有坚实的语言基础 刚进入小学的儿童(约6岁),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其语言基 础并不薄弱而是具有相当强大的基础 u 我国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5~6岁的学前儿童其口头词汇已经掌握3500个以上 u 李宇明教授关于儿童对“疑问句子系统”学习和掌握过程的深入研究,也表明我国 儿童到4岁以后对口头汉语的各种句型的掌握已趋于完善与成熟 u 这就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中对字词教学的难度,每节课都可以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 扩展阅读,从而为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 音、义和句型都无须花过多时间,重点解决字型和书写 ②语言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 儿童是在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中,即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学习语言——从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可以看到,任何民族儿童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 年中(4-5岁之前)无师自通地熟练掌握本民族的口头语言,除了人类具有天生的言语 中枢这一遗传因素以外,还因为儿童是在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中,即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 每堂课上,20分钟处理课文,10分钟左右的扩展阅读,10分钟的自主表达 语文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③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要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语言是 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能力(听、说、读、 写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发散思维、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横纵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 起来,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可以达到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事半 功倍的理想效果。 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 实现这种结合是保证儿童能写出形象、生动的记叙文和逻辑严谨、有理有据的议 论文的关键所在;也是跨越式试验班能涌现一大批优秀小作者的现实基础。 语文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创新的语文学科教学理论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理论 u 强调段落篇章而非字、词、句(要高效率还是低效率) u 强调识字、阅读、写作三者结合而非割裂(落实语言运用 为中心) u 强调语言能力培养与思维能力训练二者的统一,而不是对 立 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语文创新教学理论,其教学 观念强调: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 的结合入手,而不是 单单从识字入手; ★小学语文的低中年级段教学不能只强调形象化教学,也应有适 当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学,并要把基于表象的 培养和基 于言语概念的 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低中年级段学生并非不能写作文,也并非只能写简单的 记叙文和简单的想象作文,而是能够写出有一定 并具 有一定 的文章。 拓展 2500字左右的识字量 广度、深度阅读 深度写作 •传统教学 • 上完一篇课文以后,学生要牢 固掌握所有的字,不管是在语 言情境中,还是孤立的认识 • 完成新课标很吃力 • 忽略了 的特点 •跨越式课堂 • 在 中大量感知生字, 核心在于 汉字,而不是 孤立的“背”汉字、“记”汉 字 提高了课 堂教学效 率 语言运 用为核心 促进了思 维发展 增大了阅读量 与写作量 一年级(上)教材目录 二年级(上)教材目录 三、四年级教材目录 五、六年级教材目录 03 案例观摩 优秀课例 《ang-eng-ing-ong教学》 01 《小白兔和小灰兔》 02 《画风》 03 《热爱生命》 04 04 语文教学模式 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 低年段 拼音课 识字课 课文课 中高年段 211课 精加略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导读课 精加略/211课 单元主题阅读课 单元主题写作课 典型模式(第一课时) 典型模式(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u字母的认读、拼读(发音方法、 字母的形、声调、识记方法) u字母的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声调标位) u口语表达训练(说话、谜语、 儿歌、看图说话训练) u拓展材料的精选与运用 u读通读顺短文 u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u朗读指导 u口语表达训练(说话、谜语、 儿歌、看图说话训练) u拓展材料的精选与运用 1、典型模式(第一课时 围绕字词教学)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生字学习 注重方法 拓展阅读 汉字儿歌 组词造句 汉字应用 指导写字 描红练习 关 于 汉 字 的 谜 语 包 含 汉 字 的 谜 语 、 儿 歌 、 故 事 等 初 步 感 知 、 读 准 字 音 了 解 字 形 、 自 悟 方 法 方 法 迁 移 、 更 多 识 字 扩 词 扩 句 、 初 步 应 用 2、典型模式(第二课时 围绕主题或方法教学) 字词复习 引入新课 短文学习 了解主题 感悟方法 拓展阅读 深化主题 或方法 写作练习 巩固主题 或方法 朗 读 指 导 重 难 点 词 、 句 主 题 或 方 法 主 题 相 关 的 篇 章 方 法 延 伸 的 篇 章 第一课时教学:围绕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 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2. 生字学习、注重方法 • 初步感知、读准字音 • 了解字形、自悟方法 • 方法迁移、更多识字 • 扩词扩句、初步应用 3. 指导写字、描红练习 4. 扩展阅读、汉字儿歌 • 包含汉字的儿歌、故事、谜语 • 关于汉字的谜语等 5. 组词造句、汉字应用(打写或写字) 第二课时教学:围绕 或 1. 字词复习、引入新课 • 读学生第一课时打写或手写的作品 • 字卡复习字词 2. 短文学习、了解主题或感悟方法 • 朗读 • 抓重点词汇、难以理解的词汇 • 悟主题与方法 3. 扩展阅读、深化主题或方法 4. 写作练习 1. 识字与拼音的衔接,巩固拼音 2. 处理好 和 的关系 Ø 一观、二研、三书空、四写字 3. 重视 的学习 Ø 一扩、二说、三积累、四应用 4. 注重学生识字 的培养 5. 通过观察、看图说话等培养学生的思维 6. 多种方法识字:编儿歌、编谜语、情境识字、图 文结合识字、找规律…… 7. 注重字形的学习 8. 注重写字与打写,每课时都让学生写一写 9. 可为学生提供写作 :电子形式或印刷 识字教学注意的问题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辨形正音 合作识字 重点指导 强化写字 拓展阅读 体会运用 随堂写话 巩固运用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 活动 教学 环节 时间 分配 p 生字词的教学、读通读顺课文 p 在识字教学“音、形、义”三方面上,重点抓“形” p 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 p 课标要求的“四会字”的书写 p 阅读中巩固生字,同时大量识字 p 手写中“用”汉字 教 学 重 点 典型模式(第一课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 活动 教学 环节 时间 分配 品读课文 理解主题 拓展阅读 深入主题 确定主题 写作训练 评价反馈 修正补充 创设情景 复习引入 p 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深层次完成认知目标 p 深层次达成课标要求的情感目标 p 抓住关键句段进行朗读指导 p 拓展材料的运用(背景材料,突破重点,深化、拓展主题) p 创新写作 教 学 重 点 典型模式(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读通顺课文,初步理解内容大意 •解决重点认读的字词(主要在 “形”) •课标要求的“四会字”的书写 •拓展材料的运用(语境中巩固生 字) •用“生字” •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深层次 完成认知目标 •深层次达成课标要求的情感目标 •抓住关键句段进行朗读指导 •拓展材料的运用(背景材料,突 破重点,深化、拓展主题) •创新写作 三、四年级教材目录 五、六年级教材目录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整 体 思 路 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 教材分析——单元设计 课文教学——语言的表现力(赏析能力,精读) 拓展阅读——赏析性 写作能力——内容丰满 思维能力——深刻、灵活、独创、敏捷和批判性 • 单元设计——为主轴 • 以单元导读为主线 • 分解单元教学目标 • 园地教学要求渗透到不同课时教学中 • 单元落实1篇结构完整的文章的写作 • 基本模式:课文教学——主题式拓展阅读——单元写作 • 时间划分:T1(课文讲解+单元练习)和T2(课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 写作+主题式拓展阅读+单元写作)接近于1:1 • 课文教学:低年级模式或精略结合 • 主题式拓展阅读:对单元的总结与提高,进一步深化课标的目标 • 单元写作:结合园地的写作要求,落实1篇文章的写作与评改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From 林君芬 课文为靶心 存疑激趣 巩固主题 深化主题 导读 课文 主题 读 主题 写 •通过单元导读课 激发学生对本单 元学习的热情 • 211课 • 精加略课 • 同一主题 • 不同类型 • 单元大作文 •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以主导主体,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为指导思想,符合糖葫芦串原理 • 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包括单元导读、211、精加略、主题阅读和写作等类型 整体课型安排及课时 1课时 6-8课时 1-2课时 1-2课时 单元导读课流程 •课文导入 •阅读导言,明确任务 •初读整个单元,了解内容 •个别字词(拼音难、理解难、四字词语等) •在读课文,梳理事情人物等 •质疑 •推荐阅读 2021-4-20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51 课文 导入 阅读 导言 初读 课文 个别 字词 梳理 文章 质疑 推荐 阅读 基于单元目标进行子模式的灵活组合 •组合方式一:单元各课不同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认识到,道德看起来只 是个简单的是非判断问题,但实 践起来却很难,它需要有勇气; 要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 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 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 要使学生认识到,应当像落花生 那样做一个朴实无华但对社会有 用的人,而不要做外表光鲜、亮 丽却对社会没有什么用处的人; 要使学生认识到,相互信赖可以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人和珍珠鸟 之间通过相互信赖都能达到如此 亲密无间,难道人与人之间不是 更应该如此吗?)。 课文分别按照低年段方式处理 •组合方式二:单元内课文目标同中有异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 到,如果不虚心学习,不了解、 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遭到大自然 的报复与惩罚”(用反面事例教 育学生,必须了解和尊重自然规 律)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 到,如果能虚心学习,能了解并 尊重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些 规律为人类造福”(用正面事例 教育学生,如何利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 分组处理,精略结合 基于单元目标进行子模式的灵活组合 •组合方式三:单元内课文目标一致 。 扩展阅读可以每一课时安排10分钟左右;但打写(或手写)则 不必每节课都有,可以在1个单元的总课时中集中安排 1 次(但 时间则可以长一些——约半小时到1小时)。也可精略结合。 基于单元目标进行子模式的灵活组合 语文分课时的教学实施环节 • 第一课时: • 引入 • 示范读课文 • 可播放音频文件也可教师朗读 • 背景知识拓展 • 学生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 若有网页课件,可用超级链接对生字词做解释 • 解析课文结构 • 此环节要让学生完成,教师需提供表格,概念图工具等,学生小组合作 学习汇报时,教师要做补充,师生共同完善对课文结构的认识 • 拓展阅读 • 整体感悟课文 • 字词检测 • 充分利用vclass平台的检测功能 语文分课时的教学实施环节 • 第二课时: • 引入 • 解意 • 重点分析课文中包含情感,内涵等的部分 • 解法 • 解读文章的写作手法 • 深层感悟 • 针对重点段落深层感悟,让学生有美的体验 • 拓展阅读 • 可做类比或对比拓展阅读 • 写作表达、迁移运用 • 练习 • 针对课文内容,主题等练习 “精+略”教学模式 结合点 内容 结构 写法 主题 案例一:《白鹅》+《白公鹅》 •教材: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家笔下的小动物”单元第13 课和第14课 •类型:状物类文章 白鹅+白公鹅(状物/内容) 第一课时 1.单元导读导入 2.扩展阅读,了解鹅的背景知识 (鹅的特点与生活习性) 3.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读课文,生字词互相检查, 难读字、难写字集体汇报,写 字,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提问质疑,理清课文中心句段 和整体结构 5.学习课文1、2自然段(总分结 构:叫声步态,吃相,)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鹅的特点,哪些方面) 2. 探究学习,品读3~5自然段 (1)提出学习任务(划词句,谈感受) (2)利用表格,自主探究 (3)学法(阅读)引导,品读词句 (4)合作讨论,感悟词句(迁移 学法) (5)汇报交流,品读词句 3。比较阅读(精读和泛读)(利用 表格感悟两篇文章中鹅的形象、 性格和手法不同) 第三课时 1.小结课文的写作方法(特 点、修辞) 2.对比阅读(精读、略读), 分析不同作家描写动物的 不同(写作风格、语言风 格、作家情感) 3.迁移学法,拓展阅读(表 格) 4.汇报交流,总结提高 5.动物片段打写 案例二:《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材: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祖国的大好河山”单元第22课 和第24课 •类型:写景类文章 第一课时 1.背诵诗句,情境导入 2.扩展阅读,了解背景知识 3.初读课文,生字字音检查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 结构 5.课文朗读检查,随文识字、 理解词语 6.概括课文中心句(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铺垫后 续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东方之珠(写景+结构)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2.探究学习,品读课文2~6 自然段 (1)提出学习任务 (2)引导学习某一 节内容 (3)自主探究 (4)合作讨论 (5)汇报交流,品 读词句 3.对比阅读,品读感悟(文 中拓展) 第三课时 1.讨论课文表现方法:“如何 围绕特点,把它写具体”。 2.对比阅读,深入理解课文表 现方法(围绕特点写具体) (1)提出学习任务 (2)自主探究 (3)合作讨论 (4)汇报交流,总结提 高 3.迁移学法,拓展阅读 表格) 4.汇报交流,拟写作提 纲 案例三:《花钟》+《找骆驼》 •教材: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身边的奥秘”单元第13课和第 16课 •类型:说理类文章 花钟+找骆驼(说理/主题) •本单元主题:细心观察,三精一略,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人们 的观察及观察中的发现。 •在一个单元内,精略结合的标准是什么? • 《花钟》观察花开时间,原因分析,创造花钟 • 《蜜蜂》为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设计实验展开观察,并进 行记录(无结论,无应用) • 《玩出了名堂》玩镜片,发明了新的工具:显微镜,运用显微镜进 行观察微观世界 • 《找骆驼》观察痕迹,现象分析,找到了骆驼 花钟+找骆驼(说理/主题)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 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 初读课文,抓住大意 • 生字词教学,落实重点记忆、 书写 • 课文中1(,2)自然段处理 • 拓展阅读(针对背景知识,体 裁、作者、时代背景、人物、 不常见或不好理解的知识点、 单个写作手法等) • 简短写作(课文涉及知识点的 理解或者单个写作手法的应用, 视教学实际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 花开视频,情境导入 • 初读课文,抓住大意 • 生字教学,记忆书写反馈 • 品读不同花开的重点段落 分析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 • 对比阅读,进一步理解比 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简 短写作 花钟+找骆驼(说理/主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可以回顾字词、 课文大意、重点段落总结) • 分析课文重点,理解主题 • 根据精略结合点,设计学习 任务,师生共同完成,总结 学习方法 • 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略读课 文 • 深入理解学习方法,自主学 习多篇拓展材料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 复习引入(回忆花开时 间和描写手法) • 探究学习,运用表格顺 次分析课文写作结构 • 总结方法,运用同一表 格学略读课文,梳理写 作结构 • 运用方法,自学多篇有 相同或相似写作结构的 拓展材料 • 汇报总结 花钟+找骆驼(说理/主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可以回顾字词、 课文大意、重点段落总结) • 分析课文重点,理解主题 • 根据精略结合点,设计学习 任务,师生共同完成,总结 学习方法 • 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略读课 文 • 深入理解学习方法,自主学 习多篇拓展材料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 复习引入(回忆花开时 间和描写手法) • 探究学习,运用表格顺 次分析课文写作结构 • 总结方法,运用同一表 格学略读课文,梳理写 作结构 • 运用方法,自学多篇有 相同或相似写作结构的 拓展材料 • 汇报总结 花钟+找骆驼(说理/主题)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 回顾一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或 者精略的结合点 • 再次总结学习方法(深化主 题升华内涵,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结构回忆,提供更多思 考角度) • 提供相关拓展阅读(与主题、 内容、写作手法、写作结构 等相关)的范例 • 写作 • 评议与修改 • 总结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 • 回顾课文的写作结构 • 提供一组生活化图片,口 头训练写作结构 • 拓展阅读,提供模仿范例 • 列出题纲,提示写法,回 顾第一课时学习过的比喻 和拟人手法 • 大处着眼(运用第二课时 学习的写作结构),小处 雕琢(运用第一课时学习 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花钟+找骆驼(说理/主题) 课文讲解 拓展阅读 写作 不同难度要求的生字词; 初读课文;感受并朗读优 美段落;分析比喻和拟人 手法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 法,描写花的姿态 颜色形状的8-10 个短小精彩片断 运用比喻拟人 手法写花的一 个方面,三言 两语 深读课文,分析结构,总 结学法;运用方法学习略 读 与此结构相似的其 他完整文章5-6篇, 巩固深化迁移 无 重点回顾(写作结构), 口语应用;拓展阅读,自 列题纲,修辞运用 按照“观察分析” 的结构组织的3-4 篇少儿作文拓展材 料 先列题纲写顺序 (用结构),再 细化写作(用比 喻拟人手法) 精略结合课型各课时侧重点 三个课时教学目标分布 • 第一课时:围绕生字词、抓住课文大意,梳理结构进行,拓展阅读背 景性或知识性材料,写作简短内容 • 第二课时:围绕课文主题,理解(重点)、分析(方法)、深化(略 读)、迁移(拓展),其中拓展紧扣主题的材料 • 第三课时:围绕语言应用,抓住训练重点(主题深化、结构运用、写 作手法等),充分拓展阅读,针对重点写作 三个课时的核心词 • 理解(从外到内,写了什么[大意,脉络]) • 分析(从外到内,为什么这样写[意图],好在哪里[揣摩])    (学一学[精];练一练[略];用一用[拓]) • 表达(从内到外,我也可以这样应用[主题,写作手法])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 •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1课时: • 教学重点: • 读通顺课文 •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大意,课文结构,中心句段 • 生字教学:重难点字的音、书写,部分字词的意思 • 与教学目标重点关系不大的段落处理(一般是前1、2段) • 知识性目标的落实 • 自主提问与质疑:可以课前,也可以课中 •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1课时: • 教学进程结构: • 情境导入 •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也可以在理清课文结构后,随文识字) •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 自主质疑,利用扩展阅读(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也可以在后)、 生活经验、上下文解决知识性目标(对于情感类课文,有时也需 落实情感的铺垫) • 小结,准备后续教学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 •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2课时: •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主题 • 重点句段赏析,语言品析 • 扩展阅读:比较阅读(写法、内容) • 写作渗透(好在哪里?) • 探究式学习:问题(任务)、表格、引导、学法、自主—— 合作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 •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2课时: • 教学进程结构: • 复习导入 • 探究学习,品读课文 • 对比阅读,学习略读课文 • 迁移学法,扩展阅读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 •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3课时: • 教学重点: • 课文主题内涵升华 • 写作方法指导 • 对比阅读(知识类、说理类、景物描写类、情感类) • 扩展阅读(迁移学法,表格) • 写作(知识类、说理类、景物描写类、情感类) • 探究式学习:问题(任务)、表格、引导、学法、自主——合作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 •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3课时: • 教学进程结构: • 小结课文主题和写法 • 对比阅读,主题深化与写作方法指导 • 扩展阅读,迁移学法 • 写作表达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 单元主题阅读思路 • 导入— • 单元重点回顾——从不同课文角度出发,阅读的角度 • 明确拓展阅读的任务(提取信息的方向)——老师必须精选阅读材料 (片段、整文、资源) •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先自主阅读,再去勾画符合单元目标的句子 或产生思考的句子 • 合作完成阅读收获(形式多样)——阅读活动的设计是整个主题阅读 课的重点 • 汇报交流展示收获 主题写作思路 •梳理写法(呼应前文, 写作的角度) •联系个人实际,写作 (可与语文园地结合) •习作修改 •汇报交流 梳理写 法 个性化 写作 习作修 改 个性交 流 04 实施要领 (1)前 20 分钟左右通过 ——达到课文教学目标 的基本要求; (2)后 20 分钟左右通过 ——达到巩固、深化、 拓展对课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10分钟左右的扩展阅读和10分钟左右的手写; •小组讨论或作业点评则可根据需要,适当插入到扩读与写作这两 个环节之间或写作环节之后进行 初读课文、了 解大意 – … 字、词、句、 重点段落、 背景知识 – 可结合拓 展阅读与打写 精读课文 – 多提启发 性的问题 扩展阅读 – 围绕主题、 开阔视野 打写表达 – 主题深化、 打写表达 1 2 3 4 5 贯穿 主题 思想 第一课时重点 拓展阅读 拓展写作 (表达训练) 第二课时重点 拓展阅读 拓展写作 (表达训练) 拓展阅读和拓展写作是对课堂 教学目标的巩固和深化 • 落实课标的重要手段 • 阅读大量生字,建立与音、形、义的联系,实现快速识字 • 阅读经典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人文素质提高 • 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不同,拓展内容也不同。第一课时的拓展阅读是为生字学习 服务的,第二课时的拓展阅读是为课文主题理解服务的。 • 第一课时可以阅读一些包含生字的短文、儿歌、字谜,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分等。 • 第二课时拓展阅读可以读一些与课文主题一致的小文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 文的主题思想。 • 巩固、深化与拓展教学目标的作用; • 促使学生“全员参与”,进行深层次认知加工 •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即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根本性改革的重要教学手段。 • 第一课时的写作是为生字学习服务的,第二课时的写作是为课文主题理解服务的。 • 第一课时写作可以写一写记住生字的办法,或用这些生字造句、编故事等。 • 第二课时写作可以是仿写、叙写、改写,或创编,或对课文主题思想的应用、升华 等。 • 写作题目不宜过多,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即可,至多两个。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18337 1-7册第二课时写话汇总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默读:了解文意 对比读:比较写法、比较情感、比较效果 扩展读:主题扩展、写法扩展 课外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著作 形成自己的感悟。支持性材料:社会背景、人生经 历、同时期作品、他人的评议等 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自由创作等 读 悟 用 • T1(课文讲解+单元练习)和T2(课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 写作+主题式拓展阅读+单元写作)接近于1:1 •不一定每个课时课时都要有扩展阅读和打写,可从整个单元、 整篇课文的角度进行安排 •灵活设置课型及内容 能力 Add Your Text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字词学习能力 精读与略读能力 课外阅读能力 信息加工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 …… 注重质疑与问题设置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观察 想象 联想 批判 类比 …… •前后铺垫,承前启后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把握教参及导读启示 •课文中的写作与主题写作的区别 以语言应用为中心 创造丰富的语言应用情景,学生在语境中学习 以“篇章”为主,而不是以字、词、句为主 “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 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写作巩固运用 强调信息技术与认知工具的运用 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讲稿引用了何克抗、余胜泉、吴娟、汪晓凤、张媛媛、李晓庆、王阿习、钟伟等人的讲稿内容, 特此致谢! 跨越因你更精彩! 薛凯方 kaifang98@126.com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40:4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