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元整体
教学理念
为什么进行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先来看看我们的教材吧。。。
1.了解教材
一二年级的教材虽以单元形式呈现,整个重点却是识字
第6册目录
第8册目录
1.了解教材
第10册目录
第12册目录
1.了解教材
1.了解教材——中高年级的教材转向
Ø 单元的主题更加突出
Ø 明确区分精读课和略读课
Ø 课文体裁多样,从原有的童话、故事、语言转向小
说、散文、叙述文等
Ø 从关注识字走向文学
Ø 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规范
2.新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阅读
第一学段
1、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课
外阅读量不少于5
万字;
2、阅读浅近的童
话、寓言、故事
,诵读儿歌、儿
童诗和浅近的古
诗。
第二学段
1、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课
外阅读量不少于
40万字;
2、初步学会默读
,学习略读,粗
知文章大意。
3、能复述叙事性
作品的大意。
第三学段
1、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课
外阅读不少于100
万字;
2、默读一般读物
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3、能阅读叙事性
作品、诗歌、说
明性文章。
第四学段
1、学会制定阅读
计划,广泛阅读
,课外阅读不少
于260万字,每学
年阅读2~3部名著
。背诵优秀诗文
80篇;
2、默读每分钟不
少于500字。熟练
略读和浏览。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
阅
读
阅读速度
阅读方法
阅读文体
阅读量
标点符号
建议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能借助词典阅读、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
章表达方法,提出自己看法
说明性文章:抓住要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
叙事性作品:事件梗概,简述重点。
阅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情境,体会情感。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新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写作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第四学段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
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
话,写想象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
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1、观察周围世界,能不
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
感受和想象;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
行交流;
2、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
左右。
1、能写简单的记实、想
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
真实。会分段,写常见应
用文;
2、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
左右。
1、注重搜集素材、构思
立意、列纲起草等。
写记叙、说明、议论性文
章;
2、每学年不少于14次,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写500字的习作。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写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
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单元整体教学是什么?
将完整单元的教学内容统整在一起加以内容分析
和目标设定,再以不同的课型将单元目标逐步实现
,从而实现既能体现跨越式语文教学在教学用时分
配上的211原则,又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新型教学结构的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方法和
实施方式。
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优势,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践和思维能
力培养结合起来,力图通过逐层递进的单元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
动思考、探索与创造,最终实现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3.单元整体教学是什么?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
4.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
单元:三阶段
四种课型
“四课型”:包含主题引入课、精略结合课、单元阅读课、单元写作课四种不同的课型,分别应用于单元教学三阶
段,但是并非每种课型都需要实施。
语文素养和思维培养并重: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模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其中听说读写
语文能力培养不再割裂而是与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信息化教学资源:单元教学是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而进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保证单元教学实施
的重要条件。
4.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
5.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整
体
思
路
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
教材分析——单元设计
课文教学——语言的表现力(赏析能力,精读)
拓展阅读——赏析性
写作能力——内容丰满
思维能力——深刻、灵活、独创、敏捷和批判性
• 单元设计——为主轴
• 以单元导读为主线
• 分解单元教学目标
• 园地教学要求渗透到不同课时教学中
• 单元落实1篇结构完整的文章的写作
• 基本模式:课文教学——主题式拓展阅读——单元写作
• 时间划分:T1(课文讲解+单元练习)和T2(课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写
作+主题式拓展阅读+单元写作)接近于1:1
• 课文教学:低年级模式或精略结合
• 主题式拓展阅读:对单元的总结与提高,进一步深化课标的目标
• 单元写作:结合园地的写作要求,落实1篇文章的写作与评改
—— 林君芬
5.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备课思路——三个明确
备课
思路
1.明确单
元目标
2.明确课
时和课型
3.明确课
时目标和
流程
课文为靶心
巩固主题 深化主题
导读 课文
主题
读
主题
写
通过单元导
读课激发学
生对本单元
学习的热情
211课
精加略课
同一主题
不同类型
单元大作文
•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以主导主体,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为指导思想,符合糖葫芦串原理
6.整体课型安排与课时分配
1课时 6-8课时 1-2课时 1-2课时
二.各课型教学
流程设计
导读
课
有
读趣
摸
学情
知
大意
得
线索
1.单元导读课型
1.1 单元导读课型——功能与作用
导读
课
有
读趣
摸
学情
知
大意
得
线索
单元主线
课时串珠
过程生成
学生已有的基础
(字词句篇法)
本单元的教学需求点(学生的
疑点、单元难点)
与前期所学的提升点
1.2 单元导读课流程设计
整个单元教学模式的开始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单元主题,通过梳理单元课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并初步理出单元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在主题导入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单元教学资源的辅助下
自主阅读教材单元教学内容并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然后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
合作阅读和交流、理清单元主线,最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展示功能进行单元讲授和总结归纳。
1.2 单元导读课流程设计
•课文导入
•阅读导言,明确任务
•初读整个单元,了解内容
•个别字词(拼音难、理解难、四字词语等)
•在读课文,梳理事情人物等
•质疑
•推荐阅读
课文
导入
阅读
导言
初读
课文
个别
字词
梳理
文章
质疑
推荐
阅读
1.2 单元导读课流程设计
参考
1.3 单元导读的案例环节
•环节参照1:学生阅读要有单元导读卡
•案例:人教五下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
单元导读的案例环节
•环节参照2:要有参照阅读书目,配套单元主题
•案例:人教六上七单元“人与动物”
参照:三-六年级读整本书推荐目录
和语文实践活动
2.中高年级211课型
2.中高年级211课型
•中高年级的课文依然可以通过211模式来完成,但211的教学流程
稍有变化,两个课时的教学重点也随着中高年级的学段目标而不
同
第一课时: 字词、背景、结构、文意
第二课时: 方法、思想、主题、迁移
第一课时: 字词、背景、结构、文意
激趣导入
引出标题
检测自学
听写字词
随文阅读
背景探究
梳理结构
部分段落分析
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作
者
信
息
、
文
章
信
息
写
作
背
景
,
文
章
背
景
提
前
布
置
预
习
任
务
高
难
度
词
语
适
当
关
注
人
物
关
系
、
事
情
脉
络
启
发
学
生
思
考
2.1 中高年级211课型——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方法、思想、主题、迁移
字词听写
引入新课
核心问题
引领,品析
感悟重点段落
写法探究
主题阅读
内化感悟
方法迁移
片段写作
单
元
目
标
的
侧
重
重
难
点
词
句
解
析
主
题
或
方
法
主
题
相
关
的
篇
章
方
法
延
伸
的
篇
章
片
段
围
绕
方
法
2.2 中高年级211课型——第二课时
2.3 中高年级211的案例环节
•案例:人教三下第八单元“神话故事、传说”《女娲补天》
第
一
课
时
中高年级211的案例环节
•案例:人教三下第八单元“神话故事、传说”《女娲补天》
第
二
课
时
3.精加略课型
3.精加略课型
•精加略课型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常见课型,意在将精读课和略
读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通常需要3课时的时间完成,找到有
效的精略结合点是这种模式实施的原则。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
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
结合
点
内容
结构
写法
主题
3.1 精加略课型——结合点
3.2 精加略课型流程图
3.3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读通课文
大意、结构、中心句段
与目标重点等关系不大段落
知识目标
自主提问质疑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1课时:
• 教学进程结构:
• 情境导入
•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也可以在理清课文结构后,随
文识字)
•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 自主质疑,利用扩展阅读(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也
可以在后)、生活经验、上下文解决知识性目标(对
于情感类课文,有时也需落实情感的铺垫)
• 小结,准备后续教学
3.3 精加略课型:第一课时重点与流程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2课时:
• 教学进程结构:
• 复习导入
• 探究学习,品读课文
• 对比阅读,学习略读课文
• 迁移学法,扩展阅读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
3.4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第二课时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第二课时
教
学
重
点
课文主题
重点句段
扩展阅读:比较阅读
写作渗透
探究学习:问题、表格、合作等
精读课+略读课教学——第3课时:
• 教学进程结构:
• 小结课文主题和写法
• 对比阅读,主题深化与写作方法指导
• 扩展阅读,迁移学法
• 写作表达
3.5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第三课时
教学
重
点
主题升华
对比分析精略课文
写作方法指导
拓展阅读
迁移写作
3.4 精加略教学重点与流程——第三课时
3.6 精略结合课型各课时侧重点
三个课时教学目标分布
• 第一课时:围绕生字词、抓住课文大意,梳理结构进行,拓展阅读背景性或知识性材料,写作简短
内容
• 第二课时:围绕课文主题,理解(重点)、分析(方法)、深化(略读)、迁移(拓展),其中拓
展紧扣主题的材料
• 第三课时:围绕语言应用,抓住训练重点(主题深化、结构运用、写作手法等),充分拓展阅读,
针对重点写作
三个课时的核心词
• 理解(从外到内,写了什么[大意,脉络])
• 品悟(从外到内,为什么这样写[意图],好在哪里[揣摩])
(学一学[精];练一练[略];用一用[拓])
• 创造(从内到外,我也可以这样应用[主题,写作手法])
3.7 精加略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人教四下三单元“大自然启示”《花钟》+《找骆驼》
ü方法迁移环节
课文讲解 拓展阅读 写作
第一
课时
不同难度要求的生字词;
初读课文;感受并朗读
优美段落;分析比喻和
拟人手法
运用比喻和拟人
手法,描写花的
姿态颜色形状的
8-10个短小精彩
片断
运用比喻拟
人手法写花
的一个方面,
三言两语
第二
课时
深读课文,分析结构,
总结学法;运用方法学
习略读
与此结构相似的
其他完整文章5-6
篇,巩固深化迁
移
无
第三
课时
重点回顾(写作结构),
口语应用;拓展阅读,
自列题纲,修辞运用
按照“观察分
析”的结构组织
的3-4篇少儿作文
拓展材料
先列题纲写
顺序(用结
构),再细
化写作(用
比喻拟人手
法)
《花钟》+《找骆驼》三课时整体对比
3.7 精加略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2:人教五下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金钱的魔力》
ü突破重难点
3.7 精加略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3:人教三上六单元“壮丽祖国山河”
《富饶的西沙群岛》和《香港》
ü方法外化
3.7 精加略教学案例分析
单元主题阅读课和单元主题写作课如何上呢?
关于主题阅读和写作课,我们先来看案例…
活 动 一
• 主题阅读:五下第八单元《异域风情》
• 主题写作:五下四单元《那些人那些情》
• 活动时间:25分钟(15分钟看案例,10分钟讨论)
• 活动要求:
u1-3小组看五下第八单元《异域风情》案例,研讨出主题阅读基本流程,并分享主题阅读教学的重点
u4-7小组看五下第四单元《那些人那些情》案例,研讨出单元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分享主题写作教学的
重点
落实单元目标
概全貌
整体感知
内容
展视野
拓宽文章
角度
加大阅读
量
挖深度
目标内化
练文法
语文性的
运用
4.单元主题阅读课型
4.单元主题阅读课型
作为总结课,单元阅读课型子模式通过单元方法的总结、单元主题的拓展延伸、学生深入阅读、小组思考讨
论等步骤,完成对单元知识的总结并实现学生对单元主题认识的升华,同时还为单元写作进行了情感、主题和
方法铺垫。
5.单元主题写作课型
作用
评改
练笔
呼应单
元主题
方法
外化
u 单元主题写作课是最能体现整个单元学习效果的课型
u 是继导读、课文、阅读课之后的升华课型
u 是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写作、评改等方式或活动来提升语文素养的课型
5.单元主题写作课型
u 单元写作课是整个单元的总结应用阶段。
u 学生通过单元阅读明确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并通过单元知识的整体回顾和拓展延伸,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u 单元写作课引导学生将单元学习积淀的情感、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在单元写作环节进行迁移运用和模拟创作。
三.单元整体教学
案例研析
三.单元整体教学案例研析
活动任务:
小组共同看《热爱生命》单元案例,并完成以下任务:
1.概括《热爱生命》的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2.试归纳出该案例的优缺点(使用关键词概括即可)
活动时间:25分钟(15分钟看案例,10分钟讨论)
活 动 二
案例地址:http://www.etc.edu.cn/kuayue/keli/xiaoxueyuwen/0426reaishengming/index.htm
活动任务:
分析四年级下学期、五年级下学期教材,其中:
第一组:四下前4单元
第二组:四下后4单元
第三组:五下前4单元
第四组:五下后4单元
第五组:六下前4单元
活动时间:25分钟
活动三 中高年段教材分析
活动三 中高年段教材分析
单元 课文一 课文二 课文三 课文四 单元导读
精略结合分析
(内容与结合点)
单元主题
阅读
单元主题
写作
第五册前四个单元教材分析
第九册前四个单元教材分析
四.单元整体教学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4.1 单元目标宏观把握、微观落实
u单元目标分析得是否正确、完整,影响到整个单元教学方向的正误
u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
u按照目标层次、单元课文内容等进行微观分解,并贯彻到每篇课文及
每个课时中
u用宏观的单元教学目标引领课时教学目标,且课时教学目标都为单元
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
4.2 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
拓展资源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目标进行补充和深化,常用到的有以下几种:
单元背景知识资源:包含了简要介绍单元背景的知识、与单元内容相关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单元主题相关知识等内容;
课文探究知识资源:包含帮助学生探究课文知识点的资源,如关于课文的知识性材料(作者
介绍、难理解词语解析等)、帮助探究课文教学重难点的材料、帮助理解课文主题的材料等;
单元主题知识资源:包括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与单元写作相关的写作训练材料、与
主题深化理解相关的多媒体素材。
教材内容生活化
•增: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
•删:根据教材状况,适当删去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材料
•换:灵活地调整教材,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巧
妙结合,使知识更具时代感。
•挖:根据重点深入
•扩:根据难点进行必要的扩展
灵活应用相关
拓展阅读资源
4.3 灵活选择精略结合的切入点
结合
点
内容
结构
写法
主题
4.4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度认知
课文探究学习工具:教师在单元教学资源中集成的表格作为学生梳理课文的辅助工具,
例如:学生利用电子表格理清文章思路。
知识组织工具:以概念图等为代表的知识组织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绘制课文结构、
作文大纲等,以结构化书本或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辅助阅读工具:单元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课堂内的拓展阅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深入理解,因此网络阅读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使用阅读辅助工具,
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设计促进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与协
作式学习的学习工具:注意学法渗透
概念图…
表格
问题设计
读文章
以读
促写
以写
促读
读写结合
写新文
绘概要
主题转换
读文章
绘概要
写新文
绘概要:
思路、关键词语
读文章
绘新文
概要完善
步骤:
步骤:
比较
概念图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表格: 文本信息的提炼、梳理和比较
鹅+白公鹅(状物/内容)
第一课时
1. 单元导读导入
2. 扩展阅读,了解鹅的背景知识
(鹅的特点与生活习性)
3.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读课文,生字词互相检查,
难读字、难写字集体汇报,写
字,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 提问质疑,理清课文中心句段
和整体结构
5. 学习课文1、2自然段(总分结
构:叫声步态,吃相,)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鹅的特点,哪些方面)
2. 探究学习,品读3~5自然段
(1)提出学习任务(划词句,谈感受)
(2)利用表格,自主探究
(3)学法(阅读)引导,品读词句
(4)合作讨论,感悟词句(迁移
学法)
(5)汇报交流,品读词句
3。比较阅读(精读和泛读)(利用
表格感悟两篇文章中鹅的形象、
性格和手法不同)
第三课时
1. 小结课文的写作方法(特
点、修辞)
2. 对比阅读(精读、略读),
分析不同作家描写动物的
不同(写作风格、语言风
格、作家情感)
3. 迁移学法,拓展阅读(表
格)
4. 汇报交流,总结提高
5. 动物片段打写
第一课时
1. 背诵诗句,情境导入
2. 扩展阅读,了解背景知识
3. 初读课文,生字字音检查
4.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
结构
5. 课文朗读检查,随文识字、
理解词语
6. 概括课文中心句(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铺垫后
续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东方之珠(写景+
结构)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2. 探究学习,品读课文2~6
自然段
(1)提出学习任务
(2)引导学习某一
节内容
(3)自主探究
(4)合作讨论
(5)汇报交流,品
读词句
3. 对比阅读,品读感悟(文
中拓展)
第三课时
1. 讨论课文表现方法:“如何
围绕特点,把它写具体”。
2. 对比阅读,深入理解课文表
现方法(围绕特点写具体)
(1)提出学习任务
(2)自主探究
(3)合作讨论
(4)汇报交流,总结提
高
3. 迁移学法,拓展阅读
表格)
4. 汇报交流,拟写作提
纲
4.5 重视课堂问题最优化设计
“提问过多和碎
问碎答是一个共有的
教学毛病”。
——余映潮
例:《神奇的激光》
找10个左右的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全面地解释什么是
神奇的激光。
这种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话题,就是
主问题。
“主问题”是提问设计的创新,忌碎问、连问、
追问。提高学生在接触语言实践中独立阅读的能
力。利于学生更集中、更深入地阅读、思考。
深入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设计主问题
–找准突破角度,抓住文本的主要矛盾,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
可从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人文思想、作家的
“创作谈”以及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还可以从文章的标题、联结点、
空白点、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点、兴
趣点、情感点等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预设的主问题要有开放性,能生成出子问题,既能统摄全文教学,引发学
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讨论,又能成为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
如 《最后一课》“主人公究竟是谁?是韩麦尔先生?还是小弗朗士?根据
又何在”
设计的问题问域、难度、坡度合理
•于永正:学习语文如“布云”
•羚羊木雕
• 羚羊木雕是否应该索回?
•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不愉快的结局发生?
• 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设计的问题具有共振性—— 和谐共振
•教师提问题应“换位思考”,而且巧用“思维显性
化”(学生通过提问获得信息引导),并且教师可
以在问题设计中引入对立意见,巧用对比,设置问
题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心理“冲突”。
•例:《社戏》
• “请同学谈谈课文里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课文
里找依据”
• “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面的人物作心理
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位
小伙伴交朋友呢?”
通过问题发展智慧
• 语文要多问需要想象
的问题、需要思考才
能回答的问题,少问
事实层面的问题。
• “跳一跳、够得着”
与“最临近发展区”
—— 余胜泉教授
浅层认知 深层认知
学习
之轮
情景化
反思
运用
领会
知识
分析
综合
评价
良构
问题
情景
问题
认知
工具
创造
参考材料:
• 热爱生命:http://www.etc.edu.cn/kuayue/keli/xiaoxueyuwen/0426reaishengming/index.htm
• 整体教学课程栏:http://pkuyuwen.org/?post_type=zhuanti&p=3694&view=article
• 主题阅读资源:http://www.eywedu.org/
• 单元教学活动:http://ipsm.hner.cn/
• 精略结合理论学习材料汇总: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0278
• 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198157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
本讲稿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成果,汇集了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陈玲、孙众、刘春萱 袁华莉
刘琦、李晓庆等多位研究者的智慧和贡献!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