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阅读课——《四季之美》
王静,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四季之美》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四
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以不同类型的写景文章为载体,培养学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
态描写的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抓景物变化,以景传情的写作能力。《四季之美》这篇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为四段句首,总领段落。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抓了“黎明、夜晚、黄
昏、早晨”这四个时间段,运用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等描写方法展现了四季不同的趣味,
让读者流连其中,美不胜收。整篇文章,图文辉映,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
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第六单元的学习后,对描写方
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能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文章的深意。21课《古诗词三首》的学习,
学生已经大概清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区别,但是具体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结合图片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腻和独
特的视角,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
通过提取关键的动词,品味以静衬动的写法,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和动态美,并练习
表达。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图片,读准字词,读懂词意,读通句子,特别强调易错
字“黎”、“漆”。
2.结合图片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腻和
独特的视角,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3.通过提取关键的动词,品味以静衬动的写法,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和动态美,并练
习表达。
【课堂实录】
一、初识作者,读题想象
大自然中四时的风景各异,我们感受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喜
悦;欣赏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丽;品味过“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更是体验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情趣
。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四季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是出自
一位日本女作者,读“清少纳言”。同学们猜猜,她姓什么?名什么?其实,清少纳言姓
清,但少纳言并非是她的名,而是她当时的官职,至于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目前没有考
究。她是日本散文的鼻祖,《四季之美》是选自其的随笔集《枕草子》。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卞立强的翻译本,请齐读课题。提到四季之美,你会想到哪
些词语或者画面?(2个学生回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放进课题里,再读一次。
二、初读四季,整体把握
那作者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书,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自
学要求:(3分钟)
1.快速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2.作者描写了四季的哪些景物并圈出来
3.关注课文中的动词,找出课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它们分别对应哪个季节呢?看来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谁最会读书?可以把一篇课文可以读成四个关键句,学生发言,出示课件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谁比他更厉害,把每句话读成关键词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找一位同学板书这四个关键词)
同学们,如果你们写四季最美会写什么?而作者写的是什么?黎明、夜晚等。这叫做
时段,我们往往会从流水、桃花等这类事物的角度去观察四季,这是事物的视角,而作者
一反常人的写法,能通过一天当中不同的时段来发现四季之美,这是时间的视角,这种视
角很独特。(板书:视角)
对于学习写景类的文章,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不同的视角,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将景
物写得惟妙惟肖的,接下来,我们一起随作者独特的视角读一读、品一品春夏秋冬。
三、聚焦写法,读中感美
(一)春
1.引读:春天最美是黎明,——学生接读
2.对比朗读,说说你的发现:
东方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学生读并说自己的理解)
请你将这种缓慢的时间变化试着读出来。(学生朗读)
点评:你把一点儿一点儿读得很缓慢,我仿佛看到随时间的推移,天空慢慢亮了。
3.聚焦动词:接下来,我把一部分词语挡住,谁试着再读读。(学生朗读)
①学生读,从你朗读声中,我似乎看到东方的天空逐渐变亮了。
②学生读,你读“染”的时候,我好像看见黎明的天空有了微微红晕。
③学生读,听你舒缓的朗读声,感觉彩云飘着上空,缓缓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朗读指导,比如:你
试着将某个词读得再慢一点等)
我们一起来共读这段话。读出黎明时的安静,读出天空颜色的变化。
(1)教师接读动词“泛、染、飘”,学生读其他的句子
(2)学生接读动词“泛、染、飘”,教师读其他的句子
朗读中,你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运用“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了天空颜色的变化,为寂
静的黎明增添了色彩和活力。这正是作者表达独特的地方。(板书:动词)
4.试着合上书,闭上眼,再品一品春天黎明的韵味。背诵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根据提示
试着背(学生朗读)
春天最美的是_____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___鱼肚色的天空,______微微的红晕,
_______红紫红紫的彩云。
5.这段文字里,藏了一个易错字:黎,注意书写的时候,不要将右上角的五,下面的
部分写成水,请大家在课文生字旁边认真书写一次。 课文中还有一个字和黎字有着相似的
偏旁,就是“漆” 请把它也写在书上
同学们看,刚才你脑海中的黎明是否是这样的?这样的?(出示图片)
所以,我们说——接读: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变幻灵动!
(二)夏
1.领略完春天的灵动,走进宁静的夏夜
夏天最美是夜晚,接读:(学生朗读)
在这段夏夜里,你找到哪些景物?学生自由说,然后出示课件,根据课文内容,请大
家补充词语。
( )的月夜 ( )暗夜 ( )的萤火虫
( )的夜晚 ( )的微光
这些词串给你什么的感觉?——安静
引导:我们从这些物象中感受夏天的夜晚是静谧的,请大家把这些词串放进文段里,
读出夏夜的静。(学生朗读)
追问:作者笔下的夏夜是静得一片死寂吗?
学生:不是
①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评价:萤火虫的翩翩起舞让漆黑的暗夜变得灵动了。
②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评价:萤火虫的闪闪微光让静谧的雨夜有了生命力和活
力。
多么美妙的夜晚,让我们用朗读将夏夜的静,将萤火中的轻盈灵动读出来。女生读前
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
2.男女对比读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的暗夜(静)——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动)。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静)——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
情景着实迷人。(动)
小结:一静一动,正因为有静谧夏夜的衬托,萤火虫的翩翩飞舞和那朦胧的微光才更
加灵动有生机,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叫“以静衬动”。(板书:以静衬动)
以静衬动是一种衬托的方式,即以静态的景物或者环境来反衬动态的景象,从而烘托
出一种动态有活力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3.让我们在诵读中感受这以静衬动的妙处。
夏天最美的是________。明亮的月夜____美,漆黑漆黑的夜晚,也有无数的萤火虫___
_____。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_____________在飞行,这情景着
实迷人。
所以,夏天最美是夜晚,美在生命活力!
(三)秋
春天黎明的色彩变换,夏天夜晚的萤光飞舞,作者抓住了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变化,接
下来,我们用相同的方式学习秋天和冬天,感受它们独特的美。
1.引读:
(师)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生)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
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师)夕阳西沉,夜幕降临——(生)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分享
2.小结并理解“心旷神怡”——黄昏时分,因为夕阳斜照.点点归鸦.大雁比翼.夕阳西沉,
风声虫鸣动态的映衬,才营造出了空旷辽远的意境,让我们感到很愉悦舒心,用本段中的
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那就是——心旷神怡。
3.出示图片.聆听虫鸣——你们看到这样的倦鸟归林,听到这样的虫鸣歌唱,难道不心
旷神怡吗?
4.同学们,让我们在朗读中欣赏归鸦飞雁划过天边的动态美,在朗读中聆听风声虫鸣
的生命力吧!(学生挖空朗读)
5.夕阳.归鸦.大雁这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学生朗读《天净沙·秋思》
小结:落日.归鸦,作者常常借用这样的物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所以万物有情的根本
在于人有情。
因此,清少纳言的笔下:秋天最美是黄昏,美在温馨惬意!
(四)冬天
四季更迭,趣味不同,我们悄然走进冬天的早晨(某一位学生朗读)(配乐响起)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清晨,也
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中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
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柴,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
点儿扫兴。”
小结:冬天的早晨有落雪,有白霜,这些画面是静止美好的,当生起熊熊烈火的时候,
画面就变得温馨而具有动感了。
冬天最美是早晨,美在纯洁简单!
作者眼中的四季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作者对一切自然事物的瞬
间之美,都是那么的温柔明朗,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细
腻真挚,如果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板书: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
当堂练习: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独特的视角,感受了景物的变化,感受了四季之美,接下来我们
试着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视频出现的画面。
注意:抓住其颜色.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景物的动态。
最后老师将我们今天所学知识写成了一首诗,想请你们来读读
四季之美
四时景物皆成趣,各有姿态惹人怜。
春晓彩云挂天边,夏夜流萤戏月影。
秋晚归鸟驮斜阳,冬日炭火除寒意。
春去秋来佳景多,万有深处皆有情。
【课后反思】
1.语基语用还可以体现得更多点,比如说:“心旷神怡”.“闲适”的理解等
2.学生的朗读指导可以再明确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没有读出韵味,可以示范或者提
醒他怎样读好。
【专家点评】
亮点:导读课文有梯度有深度,如:通过抓关键的动词来体会天空颜色的变化;对比
朗读.师生接读.挖空朗读等基本做到读解整合;语用语基训练巧妙;每一环节的小结句精炼.
准确有深意。
不足之处:语基和语用还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挖掘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