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难忘的泼水节》
苏佩茵,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 17课的课文。这是一篇快
乐、温馨的课文,讲述了 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同庆祝泼水节的故事。表达了
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二、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泼水节可能了解较少,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插图或是观看泼水
节相关视频,直观感受人们的热情洋溢,再通过指导朗读,以读促悟,从读中感受到人们
的热情与快乐。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学会进行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平板操作可能没有非常熟悉,因此,先利用平板的拓展阅读让孩子
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民族文化的熏陶。再通过写话的打写,借助信息技术融入到课文
当中。利用多媒体,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情境。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认识“泼、族、民”等17个生字,会写“泼、炮”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读出人们的激动和高兴。
2.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外貌和动作,能够仿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读出人们的激动和高兴。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以读促悟,学习描写外貌和动作,能够仿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呀?
生:56个名族。
师:没错,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傣族,固有“水的民族”的美称,傣族人民热情
好客,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地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了!我们一起看
看视频吧!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泼水节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 1:高兴!
生 2:激动!
师:那么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生:《难忘的泼水节》。
二、学习生字
师:那么课题中有一个字是我们这篇课文的生字,那就是——“泼”,有没有同学能
帮帮大家一起记住这个泼字?
生:头发被水泼湿了,所以是三点水,加一个发字。
师:这下同学们应该都能记住了呢!跟着老师一起书空,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
四笔撇折,五笔撇,六笔横撇,七笔捺,八笔点,左窄右宽,发字在田字格的中间。好,
同学们在78也写三个泼字,注意坐姿。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词语掌握的情况,看看这些字你们都认不认识。火车火
车哪里开!
生:火车火车这里开!读词语。
师:这两组真棒,接下来请全班齐读,一个两遍。最后老师剩下了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配上图片,他 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国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
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你们想认识他吗?
生:想!
师:1961年啊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还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今天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吧!
三、学习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并且
用波浪线画出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是怎么做的。用横线画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出示读书要求)
师: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么迎接他?哪位同学说说你用波
浪线画下来的句子。
生 1: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找的真完整。同学们,撒满了花瓣,美不美呀?
生:美!
师:真壮观真热闹!谁能读出热情的感觉来?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生:凤凰花的花瓣。
师:没错,这一句话是什么句?
生:比喻句。
师:不止如此呢!还有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里能不能换成
一条龙船,一串花炮?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一串串,一条条 显得更多。
师:没错,通过一条条、一串串我们知道了数量很多,场面很热闹。那么你们知道这
个船为什么叫龙船吗?大家看看我们中国的“龙”多威武啊!他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是
不是真的像一条龙在天空中飞舞呀!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再演变到现在的简体字,可
以感受到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呀!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龙字吧!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撇
四笔竖弯钩,五笔点,他是独体字结构,主义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请同学们写三个龙字。
师:很好,傣族人民用凤凰花,龙船、花炮来迎接周总理,人们都欢呼着——
生:“周总理来了!”
师:当周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傣族村寨,人们欢呼着——
生:“周总理来了!”
师:当周总理到达村子啦,人们欢呼着——
生:“周总理来了!”
师:是啊,周总理来了,那请问同学们,看着图片,你知道哪个是周总理吗?你是怎
么知道的?
生: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的来到
人群中。师:原来是通过课文对周总理的描写让我们认出了他。同学们,对人物的样子进
行描写,其实这就是外貌描写。那让我们一起看看刚刚视频中的这个女孩子,你还记得吗
你能说说她的样子吗?请小组讨论。
生 1: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身穿桃红色的上衣,粉红色的裙子,盘起长长的头发,带上
一朵白色的小花,兴高采烈地泼水。
生 2: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身穿紫红色的上衣,淡红色的裙子,盘起丸子一样的头发,
带上一朵雪白的小花,兴高采烈地向同伴泼水。
师:小朋友们在泼水节都玩的不亦乐乎,那么周总理呢?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
一起跳舞。
师: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表示动作的词语,用方框框起来。
生: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师:那我们站起来,一起模仿周总理的动作读一读这段话。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
一起跳舞。
师:我们发现啊带上动词,周总理的动作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呢!那么你能也用几个
动词说说这个小女孩的动作吗?看老师的动作来说一说。
生 1:她举起一个白色的盆子,舀起一盆水,泼向她的小伙伴。
生 2:她端起一个小小的盆子,装起一盆水,泼向她的小伙伴。
师:真是太有意思啦!开始泼水了,周总理是怎么做的?听老师读。“周总理一手端
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师:同学们,泼水好玩吗?
生:好玩!
师:是啊作者也无法忘记,为了表达自己的激动和快乐,在这句话中用了几个感叹号?
生:四个!
师:那让我们一起开心、激动地读一读吧。
生: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
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因为周总理的到来,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
难忘的泼水节。
四、拓展阅读
师:除了傣族的泼水节,我国还有许多民族文化,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平板。阅读
资源城里的拓展阅读吧!
五、写话:仿照作者,也写一写泼水节的场面。
难忘的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了!
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身穿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盘起______的_______,带
上一朵_____的________,兴高采烈地_________。她_______一个_____的______,_______
______一盆水,________她的小伙伴。
真是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啊!
六、板书
17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难忘
周总理
外貌 动作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现代技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对课文把握的能
力。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理解,揣摩体会恩物内心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
达出来。在对课文中的外貌与动作描写讲授还较浅,可以借助其他课外阅读加深学生对描
写手法的理解。
【专家评析】
整体课堂完整,且呈现出了“技术革新”的意义,孩子们运用平板训练有素,秩序井
然。三维一体,随文识字较到位,能做到读写结合。有几点建议:
在学生对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学习时,可以做适当的语用训练,比如视频中的喷泉,人
们泼水的场面,可作为环境描写。
在学习外貌描写时可以借助拓展阅读资料,学习除了课文外的其他外貌和动作描写。
比如不同的动词描写不同的外貌:戴、系、穿、着等。
在最后板书可总结串线:环境——外貌——动作,结合到写话。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 杨丽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