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课——《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方圆,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
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的脉络清晰,分三个部分:“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化作万物”,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故事极富想象力,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
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读懂神话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
但学生过多地关注故事情节,阅读浮于表层。对于读懂其中的内涵,品味字里行间作者
表达的情感,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学情,我确立了“借助神话故事,学习和运用
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为主线,以开展“阅读神话故事”语文实践活动
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尝试读懂文章,感受作者
充满神奇的想象这一教学重点,强化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
养。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点分析
利用多媒体,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情境。采用教师指导学、迁移自学、独立练习、
协作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信息技术的
应用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从视觉、听觉上引起他们更多的注意和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用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
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用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想象力,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玩猜神奇人物的游戏,引出伟大的巨人。
师:孩子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猜人物的游戏,我说谜语,你猜猜
我说的是谁。准备好了吗?第一个神奇人物:拥有七十二般变化,大闹天宫的是谁?
生(齐答):孙悟空。
师:哎呀,老孙来也。第二个:手拿乾坤圈,脚踩风火轮是?
生:哪吒。
师:哪吒来了!再来看,谁来了。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生:女娲。
2.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师:哇!你们真厉害!这些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那么,什么是神话呢?神话是
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课件出示神话解释,
师生接读)神话中的人或神都具有什么?
生:超人力量;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
师: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总的来说,神话就是来自于人们神奇的想象。(板书 神
奇的想象)在古代神话中,有一位神奇人物,他被称为伟大的巨人,他就是盘古。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阅读故事,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借助文中的插图,尝试各用一句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找出文章中心句。
(4)找出你认为最神奇的地方读一读。
师:盘古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巨人呢?让我们走进故事,快速打开课本第 48页,
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你们班读书最响亮的是
谁呀?好,你来。
一生大声读自学提示:
师:哇!这响亮的读书声真好听!大家清楚了吗?边读边思考吧!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2.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这是文中的 4副插图,你能借助这个插图,分别用一句话说
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呢?
生:起因是盘古睡在混沌的宇宙中。经过是他用斧头把天地劈开,用身体把天地撑
开。结果倒下,身体变成了万物,创造了世界。
(2)找中心句。
师:你真会读书,请坐。像这样把起因、经过、结果串起来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
容。这是概括主要内容的第一种方法。如果再简洁点,用一句话也可以概括,这样的话
叫中心句。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呢?
生: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师:找得又快又准,请坐。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中心句。
三、深入文本,感知神奇
(一)品读“开天辟地”,想象“动作”的神奇
1.听教师范读,交流“动作”的神奇。
师:我们说神话故事呀,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那这个故事神奇在哪里呢?请听
老师讲故事,你边听边想象:盘古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请闭上眼睛,竖起耳朵,边听边
想象。
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
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
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
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音乐渲染)
师:好,睁开眼睛,告诉我,你在听我讲故事的过程中,你觉得盘古有什么神奇的
地方?
生 1:盘古竟然能够睡一万八千年!太神奇了!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
生 2:盘古是在混沌的、黑乎乎的宇宙中产生的,我觉得很神奇!
师:哇!你是这样感觉的!
生 3:盘古拿着斧头向天地劈过去,就把天地劈开了。
2.学习作者如何把“动作”写神奇。
师:他这一劈,就把天地劈开了,这是多么强大的神力啊!除了“劈”这个动作,
还有哪个动作让你觉得盘古很神奇?
生 4:盘古一坐起来,天地就裂开了一条缝,太神奇了!
师:是的,这个“坐”太神奇了,能让天地裂开一条缝,真是位神人!可见,从
“坐”和“劈”这样的动作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盘古的神奇。(板书 动作)
课件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
师:我们来看到刚刚那位同学分享的,这一句主要写了盘古的什么动作?
生:坐。(课件把“坐”变红变大)
师:那我如果就这样说,好不好?(换课件出示:他坐了起来。)
生(齐答):不好。
师:好吧,我这样说。(出示:他翻身坐了起来。)你看哪个句子好?
生:第二个句子更好。因为它把坐这个动作写得更具体了,说明盘古是先翻身再坐
起来的。
师小结:哦!这句话把“怎样坐”写具体了一点。
师:那课文是怎样说的呢?
生(齐答):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出示原句)
师:你觉得这句话和前两句相比,怎么样?
生:原句又比前两句更形象更具体了,说明盘古师很用力很努力地先翻身再坐起来。
师小结:哦!这句话又把这个动作想象得更具体了。盘古这一坐啊,产生了神奇的
结果。(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
丝微光透了进来。)只听--
生接读: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师:对了!这就是盘古的动作,这就是他这个动作后引起的结果。(点破写法)像
这样动作+结果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想象更丰富,句子更具体。
师:在课文的第二段中,除了这一句是“动作+结果”的写法,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你能找出来吗?请用“——”划出动作,用“~~~~”划出结果。动笔吧!
出示: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
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
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
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来,你来说说哪里是动作,哪里是结果的描写呢?
生:“动作是…,结果是…”。(学生边回答句式,老师边用记号标出来)
师:哇!掌声送给他!这个男孩让我太惊喜了!在课堂的开始,大家都坐得很端正,
而他坐得歪歪扭扭的。我以为是个调皮蛋,没想到你那么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为你
骄傲!
师:同学们,你们看!作者用了两处动作+结果,把这个画面想象得如此生动。我们
男女生来合作读一读吧。男生读动作的部分,女生读结果的部分。
男: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
女: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师指导朗读:一使劲,你们用了重读的方式来强调。但是这里(手指课件句子)我
们也可以用轻和慢的方式来强调。
师范读:“只听咔嚓一声…透了进来”。女生们,再来。
女: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师:读书有进步了,请继续。
男: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女: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
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这位巨人为天地劈开了混沌,迎来了清晰的世界。女生们,用你们轻柔的声音,
读。
女: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男生们,用你们低沉的声音,来。
男: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体会盘古的“开天辟地”与“勇敢无畏”的精神。
师:多么美丽的世界!可是,当盘古醒来的时候,周围是--
生接读: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师:无尽的黑暗,没有一丝亮光。在黑暗中,人是很容易害怕、绝望的。可是,盘
古怕吗?
生:不怕。
师:他是多么地--
生:勇敢。(板书 勇敢无畏)
师:他非但不怕,他还怎样?
生:拿起斧头向黑暗劈过去。
师: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叫--
生:开天劈地。(课件出示“开天劈地”)
师:后来这个成语被现代人用来比喻--(课件出示“开天辟地”含义)
生:开创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师:所以就去掉了刀字底,读辟,变成开天辟地。(课件出示“辟”,板贴 开天辟
地)
4.小结。
师:这是一位勇敢无畏、开天辟地的盘古!这是一位--(课件出示)
生:这是一位伟大的巨人!
(二)品读“顶天立地”,想象“形象”的神奇
1.迁移学法,交流“形象”的神奇,体会“顶天立地”。
师:这位巨人还做了什么神奇的事呢?请快速默读课文第 3-4段,按照刚刚的学习
方法(出示自学提示):
(1)找出你觉得神奇的地方,用“——”画出来。
(2)你从中体会到盘古的什么精神。
师下去直接指名汇报。
师:来,你把你画的神奇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
生 1: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哇,盘古的身体竟然能与天地同长,太神奇了!
生 2: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宛如一跟柱子,把他的形象想象得更高大了,神奇呀!
生 3: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头顶天,脚踏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盘古的形象,这叫--
生齐答:顶天立地。(板贴 顶天立地)
2.角色扮演,师生接读,体会“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来,全班快速起立。现在,你们就是顶天立地的盘古了!我读文中的句子,你
做出相应的动作,看看哪个同学模仿得最像!
师: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来,请你们头
顶着天,脚使劲地踏着地。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
重新合拢。来,用尽你们所有的力气把天地撑开!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一百
万年过去了。他还在头顶天,脚踏地!哇!你模仿得真像,告诉我,你现在是一种怎样
的感觉?
生 1:好累啊。
生 2:全身都酸痛了。
生 3:我快要坚持不住了!
师:好,全班请坐。孩子们,你们的感觉仅仅只是维持了十几秒啊,而盘古还在坚
持着,一直--(课件出示原文,师生接读)
师: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生: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
生: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3.字理识字“竭”,再体会盘古的人物形象。
师: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精疲力竭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文中哪句话
是精疲力竭的意思?
生:累得倒下。
师:那能不能找一个近义词来解释呢?
生:筋疲力尽。
师:我们来看看“竭”字的字理演变过程。它是个会意字,左边表示人站立在地上,
右边表示用尽全力在举着很重的东西。盘古就是保持这样的形象一直坚持着。(板书 形
象)这是一位怎样的盘古?
4.小结。
生:这是一位坚持不懈的盘古。(板书 坚持不懈)
师:这是一位坚持不懈的盘古!这是一位--(课件出示)
生:这是一位伟大的巨人!
(三)品读“化作万物”,想象“变化”的神奇
1.创设情境,品读“化作万物”,体会“变化”的神奇。
师:(音乐渲染)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多少年啊,
生接读:盘古就是这样顶天立地;
师:多少年啊,
生接读:盘古就是这样坚持不懈。
师:他累了,倦了。他终于——
生接读:精疲力竭,倒下了。
师:盘古真的离开我们了吗?让我们来找一找盘古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第 5
自然段,看看盘古在哪里呢?
师走到讲台下,询问学生。
2.感受修饰词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师:盘古,在哪里?你来说。
生 1: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盘古,在哪里?
生 2: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盘古,在哪里?
生 3: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
师:是啊,他把他的身体变成了天地间的万物。盘古,你在哪里?请男女生来合作
读一读。
男女生来合作读:第 5自然段(读完,音乐停)
师:哦!盘古的身体化作了这些。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修饰词: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师:什么时候的风?怎样的云?怎样的雷声?哪里的四极哪里的名山……(师生问
答填空)
师点破:这些都是修饰词,它们使我们的句子更加生动具体,想象更丰富。(出示
修饰词)
3.延续想象:盘古还会变成什么?
师:盘古的身体还有什么变化呢?他的手掌,变成了--(课件出示)
生 1:他的手掌,变成了广阔无垠的草原;
师:他的鼻梁,变成了--
生 2:他的鼻梁,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师:他的泪珠,变成了--
生 3:他的泪珠,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群星。
师:他的笑容,变成了--
生 4:他的笑容,变成了五彩缤纷的鲜花。
师:他的____,还会变成了____的____呢?
生 5,生 6,生 7……
师:这种身体变化的想象(板书 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盘古把他的身体都化作了万物,
献给了天地。(板贴 化作万物),这又是位怎样的盘古?
4.小结。
生:这是一位无私奉献的盘古。(板书 无私奉献)
师:这是一位无私奉献的盘古!这是一位--(课件出示)
生:这是一位伟大的巨人!
这是一位伟大的巨人!(字体变红变大)
这是一位伟大的巨人!(字体再变红变大)
师生读中心句: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四)总结内容和写法
1.总结内容
师:当天地混沌一片的时候,盘古--(指板书)
生:勇敢无畏、开天辟地。
师:多少年了,他一直--
生:坚持不懈、顶天立地。
师:最后倒下了,他还--
生:无私奉献、化作万物。
2.总结写法
师:这篇课文从--
生:动作、形象、变化。
师:这三个方面体现了盘古伟大的精神。(板书 伟大)这真是一位--
生:伟大的巨人!
四、写作练习,开启想象
1.试着用“动作+结果”的方式以及修饰词,展开想象,创编孙悟空打妖怪的
故事。
师:在课文的学习当中,我们发现作者用“动作+结果”的表达方式,把盘古开天地
的动作写具体了。同时用了很多非常好的“修饰词”,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那我们也
来试着用这种方法,展开想象。
师:在这节课的开头,我们请来了孙悟空。他们师徒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我们
也来设计一难,他可能会碰到什么妖怪?(蛤蟆精、蟒蛇精……)你们自己想象。他是
怎么打妖怪的?有哪些变化呢?请你试着用“动作+结果”的表达方式,并且用上修饰词,
把孙悟空打妖怪的过程写具体吧。
孙悟空打妖怪
一日,唐僧师徒四人来到____________,遇到了_________精(怪)。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他一会儿变成( )的_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变成( )的______
___________;一会儿又变成( )的_________________。真是太神奇了!
2.展示作品,分享点评。
五、推荐阅读,走近神话
师:想读到更多的神奇,就捧起它《山海经》,还可走进《淮南子》,更多的神奇
在那里等着你们!
六、板书设计,理解“伟大”
12 盘古开天地
神奇的想象
开天辟地(动作)勇敢无畏 伟
顶天立地(形象)坚持不懈 大
化作万物(变化)无私奉献
【课后反思】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想象丰富,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
动图,我鼓励学生讲神话故事,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人
物形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读为主,在读中把握内容,培养语感。
阅读、朗读贯穿教学设计的主体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调动他们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初步识记生字词。然后以小组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等各种朗读方式,令他们
读顺课文。再在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自由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欣
赏课文优美的文学语言,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并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开阔视野,激起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在“激趣导入”环节,我鼓励学生分享已知的神话故事;在“拓展延伸”的环节,
我要求学生多渠道收集更多神话故事并分享。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令学生充分感
受神话的魅力,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专家评析】
由大磡小学刘主任、杨老师、黄老师等集体研讨,方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一
课,代表学校参加了南山区第三届“百花奖”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小学学段语文学科二
等奖、西丽片区第一名。这是一节真正体现了语文味的语文课,也很好地体现了跨越式
语文教学课堂的精髓,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现代技
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
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落实课文的三维目标,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 杨老师)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