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符小惠
单      位 : 南山小学
上传时间 : 2019-11-04 09:01:17
《课桌有多长》教案 符小惠.doc(66.5KB)
  • 浏览 : 2
  • 下载 : 1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课桌有多长 符小惠 教学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51、5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贴纸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课桌有多长”,贴纸贴黑板) 师:同学们,课桌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可是呀,它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我 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有什么困惑呢?(播放音频)能不能帮助它?哪个是课桌的长度 呢,你能比出来吗?你有什么方法测量它的长度呢? [学生预测:铅笔、铅笔盒、尺子……] 师: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好吗?(学生动手比划) 师: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来说说原 因? [学生预测: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一样的课桌怎样测 量得到的结果会一样呢? [学生预测:用尺子。]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1) 认识尺子 师:对于尺子我们并不陌生,这是小朋友常用的(直尺),这是工人师傅们常 用的(卷尺),大家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这是裁缝们经常用的(软尺/量尺),这 是同学们常用到的(三角尺)。你们知道得还真多呀。(PPT展示不同用途的尺子) 师:那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尺子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可以) 师:那尺子上都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观察观察。 (PPT展示直尺) [学生预测:有数字、有竖线、写着 cm] (黑板写:数字、竖线、cm) 师:好,让我们一个一个地观察。尺子上有几种长度的竖线呢?(3种)那这 三种竖线我们都叫做“刻度线”,你能找出最长的刻度线吗?我找一位小朋友上来给 我们指一指。(下面有数字的刻度线最长) 师:这些刻度线下面都有什么?(数字)有哪些数呢?请同学们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读出来,预备起(0、1、2、3、……),那么我们把这些数叫做“刻度”。那最左边 的刻度是谁呢?(0)我们把它叫做“刻度 0”,好,那“1”叫什么?(刻度 1)“6”呢? (刻度 6) 1 师:那一般从哪里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同学们知道吗?(0)为什么你会 想到从 0开始测量?(0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 0表示测量的起点。那是不是只能 从 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不能从刻度 1开始?从刻度 2开始?(能)也是 可以的,只不过一般是从 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很好,那尺子上的字母 cm什么意思?(厘米)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叫什么?(厘米)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也可以写成 “cm”。所以尺子上 1cm的意思就是 1厘米,也就是 1cm=1厘米。 (2) 认识 1厘米 1.介绍 1厘米的长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尺子上哪段长度可以表示 1厘米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找到刻度 0,从刻度 0到刻度 1之间的长度就是 1厘米。我们把两个刻度之间的 长度叫一大格,也就是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把你们的尺子拿出来,找找看,看还能不能找出 1厘米?(1-2)为什么 呢?为什么你认为 1-2的长度是 1厘米?(因为 1-2的长度和 0-1的长度一样长) 一样长吗?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 0-1的长度是 1厘米,这是 1-2的长度, 它和 0-1的长度一样吗?(一样),都是一大格,所以 1-2的长度也是 1厘米,还 有吗?(2-3,3-4,……)好,非常多,这些都是一大格,大家同意吗?(同意) 都是 1厘米,对吗?(对) 师总结: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 1 厘米。(ppt) 2.感受 1厘米的长度 师:那 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 1厘米的长 度?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 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 大约是这么长?究竟 1厘米有多长呢?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方块,用拇指和食 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方块,再把小方块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 约就是 1厘米。 师:再用你的小手比一比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够一厘米吗?(比 1厘米短一 些)文具盒的厚度呢?(比一厘米长的多) 师:好,大家把手放下,老师来考一考你们记住 1厘米了吗?伸出1厘米。看 谁的1厘米长个了。 师:好的,那为了验证自己比得准不准确,可以怎么办?(把它塞回去)对, 把它塞回去,看自己刚刚比得准不准确。 3.找一找 1厘米物体 师:1厘米的长度有这么长,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我们身上有什么物 体的长度大约有 1厘米? [学生预测:牙齿的宽度、铅笔头的长度、大米的长度、西瓜粒的长度、纽扣长度]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很善于观察的孩子,举了很多的例子,那今天符老师也给 大家带来了几个例子,我们一起看一下,这是什么呢?(食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厘米,这个我们现场能实验吗?(能)赶快试一试(是,不是)可能有些同学的 手指长得比别人大一点,所以我们用了一个词是“大约”。好了,验证完了请你放下尺 子,还有例子,我们接着往下看,有些电源开关纽扣的宽度、图钉的长度,他们大 约都是 1厘米。 (3) 认识几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 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从哪儿到哪 儿是 2厘米吗?(0-2)同意吗?(同意)为什么呢?(0-1是 1厘米,1-2是 1厘 米,所以加起来是 2厘米)好,我们一起来看看,0-1这一大格的长度是 1厘米, 2 1-2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 1厘米,所以 0-2一共有几大格?(两大格)有几个 1厘 米?所以 0-2是 2厘米。那按这个方法我们换一下,从哪到哪是 3厘米呢?(0- 3),那这个方法继续,5厘米呢?(0-5)很好,7厘米呢?(0-7)…… 师:咦,你们是怎么能这么快就找到答案的呢?(从 0 到几就是几厘米) (ppt) 师:那尺子上除了从 0-2的距离是 2厘米,还有哪段长度也是 2厘米? [学生预测:2—4,7—9,5—7,……] 师:哎呀,同学们太厉害了,一下子找出了好多,符老师也找了几个,我们一 起看一下。 (4) 测量 1.第一关 ①铅笔有多长 师:好了,前面我们已经感知了 1厘米,2厘米,甚至更大的厘米,接下来想 不想考验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好,让我们一起来闯关。 师:第一关有两个任务,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任务“铅笔有多长”。听说呀动物学校 的小熊,也在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呐,同学们认真看看它们量的对不对。好, 请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一起讨论讨论,要求: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要判断对错还 要说明为什么,好,开始。 师:讨论好了吗?(好了)我们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跟我们说一说,有一个要 求,一位同学说一个小熊量得对不对,并且说明理由。 [学生预测:第一个小熊量得不对,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 0刻度,第二个小熊 量得是正确的,第三个是错误的,第四个是正确的] 师:那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一点,不容易出错?(前面一个)为什么?从 0刻度开始测量,只要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②测量线 师:好了,第一个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看下第二个任务,测量线的长度, 有没有信心完成?(有)打开数学课本第 51页,完成左下角的题目。当你量完之后 你要把结果怎么样?(写出来)写在线的下面。(请一位同学上台汇报) (动画演示,边演示边解释) 师:老师把量的过程做成了动画,我们一起看一下。首先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 0刻度,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下面的数字几?(3),所以物体的长度就是 3cm。 2.第二关 ①画线 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关的任务,画 4cm长的 线,能不能画出来?(能)在课本第 51页右下角完成。 师:这个时候还用不用在线下面标出线的长度?要让别人更清楚你画的线的长 度,还是要标出来。谁来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请一位同学上台汇报) [学生预测:把铅笔对准 0刻度,画到 4cm。] 师:大家同意吗?好,老师把画的过程做成了动画,大家一起看一下。(PPT 展示动画)拿出铅笔,从 0刻度开始画,画到 4,那这条线的长度就是 4cm,在下 面标出 4cm。 3.第三关 ①挡住了 师:好,第二关我们也顺利闯过了,第三关的难度稍稍提升了一点,看同学们 还能不能顺利过关,挡住了,铅笔有多长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3 [学生预测:从 1开始测量,铅笔有 7厘米长;从 2开始测量,铅笔有 6厘米 长] 三、课堂小结 师:接近本节课的尾声了,我们回顾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 师生对话:认识了尺子,尺子上有什么?(刻度、刻度线、cm),感受了1厘米 有多长,并且能够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而且还可以反过来用尺子画出规定线 的长度。 四、作业布置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用尺子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五、板书设计 专家点评 优点:教案框架清晰,逻辑性强。 建议:1.导入不够,学生没有充分时间体会用不同工具测量课桌活动引发的矛 盾。 2.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厘米的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 必要性。 3.课件教学长度的概念有问题,应用“线”表示,而不是用长方形表示,容易 让学生对长度和面积的概念产生混淆。 4.教师语速太快,应该慢下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前海小学
    吴晨清 2021-09-22 16:47:05 下载
  • 南山小学
    符小惠 2019-11-04 09:01:1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