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蚯蚓的选择
授课教师 侯晓彤 所在分校 文华学校 任教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五年级 课型 新课讲授 课时 第四课时
教材分析
1.1 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为: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
关系。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各种生物依赖于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
环境,它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所有的生物也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环境的变化。学
生们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
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2 教材内容
“蚯蚓的选择”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科学》(五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对种子发芽和种子生长的观察研究、对蚯蚓与环
境的研究、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建造生态瓶和模拟实验。本单元通过研究植物对
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
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1.3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是五年级科学教学的第一部分新课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现了“保护大
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利
于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情分析
1.1 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及能力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常见的动物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有利于学生通过常识的
经验来进行研究和验证。1.2 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因为实验设计环节导致实验结果和猜测有出入,蚯蚓和环境之
间的关系不可能完全在实验过程中完全显现出来,需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二者之
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围绕“哪里能找到蚯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这一问题展开的探讨,
知道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喜欢黑暗、潮湿的土壤中生活。
2. 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培养辩证思维,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体会自然事物之间是相
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启发教学、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蚯蚓与环境
任务 1.1:通过
“哪里能找到蚯蚓,
蚯蚓喜欢什么样的
环境?”展开教学,
对蚯蚓生活环境进
行推测。
【组织教学】
【情境引课】展示蚯蚓图
片。
【提出问题】哪里能找到
蚯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
环境?
【板书】蚯蚓与环境
黑暗 潮湿
【观察、思考、猜测】在长有植物
的园地、花坛、田地等土壤中找到
蚯蚓。
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我们可以推
测: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选取学生
较为常见的动
物蚯蚓作为研
究对象,通过
发现蚯蚓创设
学习情境,以
学生最为熟悉
的动物入手,
便于学生对于
知识的自主建
构,同时感受
科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
【提问】蚯蚓喜欢黑暗、
潮湿的环境,那我们用什
么方法可以验证你们的推
测呢?
【讨论研究的方法】小组
讨论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确定研究课题,分别可以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提问】你们的研究课题
有几个?分别用什么样的
方法?
(各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
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
疑)
【确定研究课题】
【板书】:
《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
暗的环境中》
《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潮
湿的环境中》
【观察、思考、猜测】
黑暗、潮湿分别作为变量进行
对比实验设计。
黑暗作为变量时,蚯蚓所处环
境的土壤种类、成分、湿度等因素
要完全相同,只有是否有光照这个
因素变化。
潮湿作为变量时,蚯蚓所处的
环境的土壤种类、成分,都要相同
实验的装置处于黑暗的环境,同时
只有土壤的湿度这个因素不同。
课题一:《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
暗的环境中》
课题二:《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潮
湿的环境中》
根据一些
现象作出大胆
的推测,同时
认识到推测并
不是结论,要
通过实验来研
究。
掌握对比
实验的方法。
每组实验只能
研究一个变量
其他条件要完
全相同,培养
学生严谨的思
维习惯和逻辑
思维能力。
知道如何控
制变量。
任务 1.2::实验
1:探究《蚯蚓是
否适宜生活在黑暗
的环境中》
【提问】请根据前面的
讨论确定研究报告的内容:1. 研究的问题:
2. 实验假设: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注意事项
5. 实验结论:
【分工合作实验】
【设计并实验】
1. 研究的问题:探究蚯蚓是否适
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2. 实验假设:蚯蚓适宜(或不适
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3. 实验材料:健康的蚯蚓 5条 长
方形有盖的盒子(一端盖上有孔可
以透光、内侧黑色)潮湿的土壤4. 实验步骤:
①在盒子底部均匀地铺上潮湿的土
壤;
②将 5条健康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