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蚯蚓的选择
观察蚯蚓的身体,你发现什么
?
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蚯
蚓?
影响蚯蚓选择的因素
潮湿
阴
暗
肥沃
干燥
光
贫瘠
水
明亮
营养
温度
蚯蚓实验盒
折叠前
研究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土
壤
研究光照是否影响蚯蚓的生活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
:实验猜想:
实验的方法:
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
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蚯蚓适宜(或不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光照
蚯蚓的数量 土壤
蚯蚓多条 潮湿的土壤 镊子 盖上带孔的盒子
1.在盒子里装入潮湿的土壤,用镊子夹取 10条蚯蚓放
在盒子中间的土壤上,盖上盖子,保持盒子一半有光照
一半无光照;
2.静置 5分钟,打开盒盖,数一数并记录各个位置分布
的蚯蚓数量;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记录表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
:实验猜想:
实验的方法:
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
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蚯蚓适宜(或不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土壤的干湿程度
蚯蚓的数量 光照
蚯蚓多条 潮湿的土壤 干燥的土壤镊子 带盖的
盒子
1.在盒子的一半装入潮湿的土壤,一半装入干燥的土壤
,用镊子夹取 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的土壤上,盖上
盖子,保持盒子无光照;
2.静置 5分钟,打开盒盖,数一数并记录各个位置分布
的蚯蚓数量;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记录表
实验组别 呆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数 呆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 呆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数 我们的解释
1
2
3
4
5
6
7
8
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统计
表
实验组别
呆在潮湿土壤一端的蚯蚓数 呆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
呆在干燥土壤一端的蚯蚓
数
我们的解释
1
2
3
4
5
6
7
8
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统计
表
蚯蚓 常见的
陆生环节动
物 生活在庭院、菜园、耕地、沟渠旁、垃圾堆土壤中。
昼伏夜出
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
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
的茎
叶等碎片
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蚯蚓的价值
使土壤疏松
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
国已记录 229种。
别称:地龙,是一
种中药材。
一只健康的蚯蚓每年能翻转
一英亩中的 20-40吨泥土。 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
内消除环境污染。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
和镉等微量金属,并在蚯蚓体
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 10倍。
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
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蚯蚓的 消化系统是惊人的它能分泌出
一种分解木纤维的酶因而一些杂草 木屑、兽骨
鱼刺、蛋壳果皮、破布烂纸以及其他污物都成为
它们口中 的美味佳肴。
据实验 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以吞食 40
吨垃圾如果处理 一户普通家庭的垃圾只要饲养
2000条蚯蚓就足够了。蚯蚓可谓是忠实 的“环
境卫士”。
其他动物与环境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的特点 适应环境的特征
企鹅
天鹅
青蛙
绿头鸭
狼
冰天雪地
的南极等
湖泊或沼
泽地带
池塘、稻
田等地
浅水湾或
湖泊、水
库等水域
丘陵、草原
、森林、荒
漠等地
常年寒冷,大陆
被冰雪覆盖,海
洋生物丰富
水资源丰富,陆地
长幼多种草本植物
有水且生活着大
量的植物和昆虫
水流缓慢并且
水生植物繁盛
身体储存了大量的脂肪,能抵御严寒、保持体温;身体流线型,趾
间有蹼,善游泳;以海洋中的浮游动物为食,主要是磷虾、乌贼、
小鱼。
候鸟,嘴很坚硬,能挖食埋藏在淤泥下 0.5米左右的食物。善于长
途飞行,每年九月中旬南迁,次年三四月中旬北迁,以寻找合适的
生活环境。
身体为绿色或棕色等,一般与生活环境的背景色一致,有利于自我
保护,不被鸟类等天敌发现。青蛙以池塘和稻田中的昆虫为食,健
壮有力的后腿拥有良好的跳跃能力,能准确地捕捉食物。冬天不觅
食,在池塘的淤泥中找合适的洞穴冬眠。
群栖生活,善高飞和游泳,注视水生植物的芽、茎、叶、种子、谷
物和藻类以及昆虫、软体动物等。翅膀粗壮有力,善长途飞行。冬
天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部以及南方各水域生活。春夏群迁回我
国东北、内蒙古、新疆西部及西藏南部繁殖。
全身长有厚厚的毛皮,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狼以树洞为穴,或
占用其他动物的洞穴,有时也自己挖掘。生性凶猛,以捕捉小型
哺乳动物为食,如野兔、山羊等。有时它们也会捕食较大的动物
,如鹿、野牛等。
鹰 翅膀:适应飞行,羽毛帮飞行并维持体温
敏锐的视力 锋利的爪子和喙有利于捕食
骆驼 驼峰储存脂肪 骆驼由于胃内附生有水俘,作储水用,故能耐渴。骆驼鼻子构造异常特别
,鼻腔内布满弯曲微小气道。当骆驼
大量消耗水分时,其分泌物变得干燥
,形成硬膜。
鼻孔能开闭,足有肉垫厚皮,适合在
沙漠中行走,背有肉峰,内蓄脂肪。
“沙漠之舟”
枯叶蝶 枯叶蝶学名枯叶蛱蝶 ,是世界著名拟
态的种类,自然伪装的典型例子。
翅里间杂有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斑
,很象叶片上的病斑。
当两翅并拢停息在树木枝
条上时,很难与将要凋谢的阔叶树
的枯叶相区别。
枯叶蝶前翅顶角和后翅臀
角向前后延伸,呈叶柄和叶尖形状
,翅褐色或紫褐色,有藏青光泽,
翅反面呈枯叶色,静息时从前翅顶
角到后翅臀角处有一条深褐色的横
线,加上几条斜线,酷似叶脉。
蝗虫
蝗虫俗称“蚱蜢”,台
语称之为“草螟仔”。
脚达,尤其后腿的肌
肉强劲有力,外骨骼
坚硬,使它成为跳跃
专家,胫骨还有尖锐
的锯刺,是有效的防
卫武器。
有 "旱极而蝗 "、 "久旱必有蝗 "之
说。
金鱼
四季分明的地方生存的动物也需要不断适
应周围温度的变化。
金鱼在温水中的呼吸次数要多于在冷水中
的呼吸次数。
蝙蝠
眼睛几乎完全退化,但耳朵能通过超声波定位物体
。
喉部能发出超声波,通过反射回来的声波判断距离
、大小和方向,轻松捕食。
猫头鹰 夜行性动物眼睛大而发达,微弱灯光也
可捕食。
它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
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
时无声。
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这让它们在捕
猎过程中拥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能力,尤其是在
光线暗淡的环境下。大大的眼睛被固定在猫头
鹰的眼窝里,根本无法转动,所以猫头鹰要不
停地转动它的脑袋。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
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
,头的活动范围为 270°。
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 300克的仓鸮约有 9.5万个听觉神经细
胞,而体重 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 2.7万个。
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
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
北极狐和沙漠狐
北极狐耳朵长得非常小,可防止身体
热量的三十,抵御寒冷。
沙漠狐耳朵很大,可以帮助散热。
小结:
世界各地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不同的地区生活着不
同的动物。各种动物的生活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而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适应环境
的独特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