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深圳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塘朗小学 罗思婷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感性观察,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特别是大塑料袋的
活动使学生明白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空气
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
在一些争议。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
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学生在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空气也会占
据空间这一点,与他们对于物体占据空间的原有认知是不太符合的。对学生来
说,占据空间意味着可以排挤原来的物质。因此,要解决以上难点,需要实验
后,带领学生进行论证交流,进而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对于空气进行研究的兴趣。
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乐于交流表达。
用实验现象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基于事实的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
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难点: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
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槽、透明硬塑料杯子、球针、纸巾、水、漂浮物、橡皮泥、
吸管、塑料瓶、学生活动手册等,小组共用的擦拭用纸巾。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两个杯子、石头。
五、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
展示并提问:杯子里面是什么?答:石子、水
提问:那如果老师把石头倒进水杯里面,会发生什么?答:水会溢出来。
过度:水溢出,是因为像石头这样的固体能占据空间,水这样的液体也能
占据空间。水的空间被石头占据了,所以把水挤出来了。那气体,空气会不会
占据空间呢?
引出主题:所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2.学生举手投票自己看法。
3.引出第一个实验:大家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
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变湿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讨环节。教师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
己的意见,从中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认同空气会占据空间,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
空气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认知建构。
(二)探索
实验一
1.观看实验一方法指导、注意事项讲解。
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完成实验后展示实验记录。
4.初步研讨: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实验二
1. 实验一过度到实验二:那如果我们把杯子里面的空气放出去,那会怎么
样?
2. 发放带孔杯子,并重申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完成实验后展示实验记录。
4.再次研讨、加深印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实验三
1.实验二过度实验三:实验二里面,空气被水挤走了空间,输了。让我们
现在帮一下空气,让它抢回自己的空间。
2.观看实验三视频。重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完成实验后展示实验记录。
4.研讨、确认概念: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5.小结:回顾三个实验、总结概念“空气占据空间”。
2
设计意图: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现象——水的变化、空气的变化以及纸
巾的变化,这些现象观察起来容易,记录下来也不难,难点在于学生能否将这
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也就是基于事实的科学的
解释。
(三)拓展及应用
拓展:出示小挑战的材料。
现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
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
应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做的物品?
答:充气沙发、包装气柱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板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
打气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