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盐放到水里》教学案例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 陈少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低年级“溶解现象”学习的延续,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和一定量
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水中的
不易溶解物质和易溶解物质,在实践探究中学会“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本课按照由混
合到分离的逻辑顺序,依次将安排了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把沙子、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复习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环节做铺垫。第二部分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
的因素。这一部分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
究活动。第三部分探究 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
“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以这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
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第四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糖和“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继续溶解。学生在认
识到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在一定量的盐后,一般不会关注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情况,通
过将糖溶解在水里,思考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也有所不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实验方
法探究“如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者糖继续溶解”,为以后学习“饱和溶液”做铺
垫。第五部分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和溶解物,过滤和蒸发是混合物分离的两种基本方法,这
里主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知道: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不易溶解物质,用蒸发的方
法可以分离水中的易溶解物质。
二、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科学学中,已经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 有些物质很
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和食用油等。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同样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比
如水中加入更多的糖,水会变得更甜等。但学生对于“混合物”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
意识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同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
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
方案。
三、学习目标
l 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
l 能测量一定量的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l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难点:知道物质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五、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分组材料:烧杯 2个、玻璃棒 1根、沙子、盐;冷水、热水、烧杯 3个、盐、
1克量勺、玻璃棒 1根。实验记录单、课件(死海视频)
第二课时:演示材料:烧杯 3个、盐、糖、电子称分组材料:矿泉水瓶、剪刀、打孔器、
脱脂棉、沙子(干净)、小石子(干净)、烧杯 3个、毛笔(小刷子)、黑色卡纸
六、教学过程(建议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较把沙子、盐放入水里的不同现象
1. 教师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将固体混合与分离,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一下将固体放入
水里,如果将沙子、盐放水中,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3.教师指导学生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正确方法。(搅拌时,注意玻璃棒不能接触烧杯发出
声音,同时为后面溶解实验做好准备。
4.学生活动,将沙子、盐放入冷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汇报
6.师生总结:盐可以溶解到水里;沙子不能溶解到水里。
【意图解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观察将沙子和盐放水中的现象,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
前概念,很容易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个活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
因素”做铺垫。
(二)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刚才我注意到有同学的盐很快就溶解到水里了,而有的同学的盐还有一些没有完全溶解在
水里。同学们,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盐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提出猜测。
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可能与搅拌的快慢有关……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包括问题、假设、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部分; 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热水避免
烫伤等);制定方案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汇报。
【意图解析】“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
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点涉及到根据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的步
骤、控制实验中的“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等技能的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猜测,教
师应该提供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究。
(三)探究 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1.通过现象,提出问题。
我这里有两杯盐水,其中一杯水里有 5克盐,一杯水里有 10的盐,你觉得 100毫升的水
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2.学生提出猜测。
可能是 15克、100克等……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通过“怎样放盐、每次放多少盐、什么时候停止放盐、怎样记录”等问题引导学生完
善实验方案。实验前强调好注意事项(如玻璃棒的使用、每次加相同量的盐、溶解慢时一
次加 1克、无法再溶解的盐不计结果等)。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5. 学生交流汇报。
【意图解析】“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
“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的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溶解
现象和本课研究了影响溶解速度因素后,以“探究 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为载体,
让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生总结。
2. 播放视频:《死海》
3.布置作业:准备一杯盐水和一杯淡水,将鸡蛋放到里面,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死海视频的呈现让学生理解生活中
处处有科学,将鸡蛋放入盐水中,也是对死海视频的解释,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