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物分类》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 5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许多动物。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动物,
教材在单元最后安排了本课——《给动物分类》。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动物
的知识将动物分别进行分类整理,知道运用分类方法对认知事物的意义。
按照鸟类、昆虫、鱼类等标准分类是小学中段的教学目标。本节教学的对
象是一年级学生,所以本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 5
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题材,依据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的分类练习,重点在
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
本课聚焦“动物可以怎么分类?分为几类?”;探索的主要任务是“自主
确定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此环节需要建立在了解分类对象特征的基础
上。研讨的焦点问题是“我们都有哪些给动物分类的方法?”。通过探索,研
讨,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到不同分类的结果,体现了动物的多样
性。同一种动物因为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归为不同类别,体现了动物形态特征
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中,已对物体进行分类,对分类有一定的认识。在本章
学习中,学生通过前 5课的学习和对身边熟悉的小动物的认知,对动物的多样
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依据生存环境、外部特征、食性等对动物进行简单
的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因此教学
中不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分类标准给动物进行分
类。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
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2)能用自己的标准,把动物分类。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准备:动物卡片、记录单
教学工具准备:动物卡片、课件。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快问快答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出示 4张动物卡片。
观察思考,
寻 找 “ 小 伙
伴”,进行贴图
分组,说出分组
依据
通过寻找伙
伴,激发学生对
动 物 分 类 的 意
识,揭示课题
聚
焦
如何给动物分类? 观察比较动
物卡片
通过问题聚焦
为明确本课探究
简单分类,揭示课题寻找“小伙伴”导入
聚焦 了解学生对动物分类的了解情况如何给动物分类?
分类方法的指导
探索
明确分类过程,进行分类分类要求
确定分类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对比分类结果,了解更多的分类方法我们有哪些动物分类的方法?研讨
知道分类对认识事物的意义生活中分类方法的应用拓展
主题“给动物分
类”。
探
索
1. 分类要求
2. 2.巡视指导与评价
1. 根 据 自 己
对 动 物 的
了 解 ; 仔
细 观 察 动
物卡片
2. 明 确 分 类
要求
3. 讨 论 确 定
分 类 标 准
进 行 分 类
并记录
通过分类练
习,培养学生比
较、辨别和归类
能力。
研
讨
1.选取学生代表记录卡贴置班
级记录板
2.适时评价,引导,提炼
1.学生代表汇报分
类标准和分类结
果。
2.观察对比组间记
录卡,汇报新发
现。
通过汇报研
讨,发现分类的
方法多种多样,
感受动物的多样
性。
拓
展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将物体进行分
类,分类后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
会分类对认识事
物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
七【记录卡纸】
给动物分类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