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2-16 17:57:38
荔湾小学-付晚秀-《以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美丽家园”为例的实践反思美丽家园反思总结》.docx(21.0KB)
  • 浏览 : 3
  • 下载 : 1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以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美丽家园”为例的实践反思 荔湾小学 付晚秀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简称 PBL)是一种建构主义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式,它主张学生通过一定时长的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具有 挑战性的问题,或完成一项源自真实世界经验且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进而逐步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 能、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在内的 21 世纪核心素养。基于国家课程项目式学习是将学科知识 的项目式转化、实现项目式学习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 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基于国家课程重构的项目式学习以学科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为中心,立足于核心知识内容,而非课后的探究性学习内容。重构的目的在于 将核心知识内容转变为适合项目探究的项目式学习内容。区别于传统静态课堂 的教学模 式,项目化学习减少了教师对学生思维 的干预和指导,学生在项目中经历自主的持续性 探 究 和 实 践 ,在“ 做 ”中不断思考 ,产生自由探索心智,实现知识的再建构,从而逐渐具 备学习 素 养 。“ 真实性 ”是 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之 一 , 学生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能够 在真实的生活中使 用,因此项目式的核心问题是是驱动型问题,一个成功的语文项目课例 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具有一定挑战 性的驱动性问题,在达到最近发展区的过 程中, 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进行迁移,提高学 生的创作能力,表达能力。下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上的“美丽家园”主题教学实践为例, 谈谈如何运用项目化学习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完成自我 生长、自我发展和自我 超越。 一、联系实际生活,形成驱动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指围绕项目主题设计的、契合科学课程标准的具有凝练意义的问题 [1],它是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推动学生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能 营造一种由求知欲驱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计划和开展探 究、记录和理解数据、收集证据和辩论观点、构建和共享学习成果[2],实现深度学习。 学科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往往只学到了书面知识,无法将学科知识与 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驱动性问题是有意义的、情境化的问题,能够将学生置于真实世界的情 境中,让他们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搭建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 习的发生。 在设计驱动性问题的时候,我紧密联系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的大背景,和深圳 的时机情况,提出这样的驱动性问题: 孩子们,随着深圳称为示范区,我们荔湾社区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 的外地人来到这里安居就业,你看,我们社区新开的国际学校就是很好的证明,作为荔湾社 区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认识我们美丽的家园,如何让国际友人认识我 们美丽的家园吗?我们美丽的家园很大,请你以一处美景为例,写一篇文章,并声情并茂地 朗诵,配上图文,发布在我们的班级公众号上,帮助他们尽快认识我们的家园吧! 驱动性问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在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 情境中进行探究[3],从而建立起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驱动性问题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实践 质量和成果的完成度,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 要综合多方面的考量,结合生活实际做出 正确的 定位。 二、搭建支架指导,进行自主创作 语文项目化学习旨在锻炼和培育学生在真 实生活情境中的关键语文能力,在有 意义的学习 实践中学习真实的语言,从而获得思维和语言的 发展。根据国家课程的特点, 项目式设计学习将 《美丽家园》分成“小组探究,群文学习”“群文学习汇报 ”“ 分小组 参观美丽家园美景 ”“搭建美丽家园思维导图”“撰写《美丽家园》”“展示美丽家园 “六个 步部分骤,意 在 让 学 生 通过支架指导、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同时进行迁移,最后创 作。 第一部分“群文学习汇报 ”中,学生有充足的接触教材 的时间,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 有的识字方法,解 决初读时生字不会读的问题。在《黄山奇石》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 把文本提供给学生 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想办法解决遇到的生 字问题,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做任何集体指导,让 学生在不受干预的环境里尽情朗读文本。在初次接触文本后, 学生通过看拼音、查字典、问同桌、问老师和猜一猜等方法寻求帮助,在与教师、 同龄人 的交流过程中巩固并强化识字方法,在反复实践后将这种方法内化为识字技能。 在通顺朗读的基础上进入第二部分“群文学习汇报”: 读了文章之后你知道了 什么呢?在分享的过程 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通过朗读获得的信息,整个过程关注 的是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读,答案的开放性保证了学生的回答过程不受教师主观思维的干 涉。交流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别人的发言,完善和改进自己的表达。 在《黄山奇石》的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 生找出一种黄山奇石的名字,再通过找关键字的 方法找出“黄山奇石”的特征,最后把这种方法进行迁移。 交流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信息提取和整合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 程中,教师只做学生发言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文章中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表达。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入第三部分“分小组参观美丽家园美景”第四部分“分小组参 观美丽家园美景”,这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主观认知和感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搭建美 丽家园框架”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创作构思,这是对文本的主观体会。创作的过 程,是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的内化。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接纳多 元化的答案,这是学 生展示思维成果的过程。 三、公开学习成果,开展全程评价 项目化学习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最终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以增加学生的 学习动力, 并引导学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进行回顾和反思,获得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经 历。与驱动性问题一致,保证“思维的真实性”是成果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指向学生的 终身素养发展。成果可以以作品、表演或报告的形式呈现, 重在展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 把握,同时让学生 通过成果的展示获得成就感。《美丽家园》最后的成果是以小打卡的形 式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介绍视频《美丽家园》 。 完整的项目化学习包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 全程评价,促进学生个体和团队的共同 进步。教 师 在 教学时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评价。 《美丽家园》成果评价标准如下: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评价指标 优秀(20) 良好(15) 一般(10) 得 分 1.描述了美丽家 园中景物的特点 能够准确展示了景物 的特点。使用了合理 的结构,恰当的修辞 手法。 基本能够展示景物的特 点。使用了合理的结 构,没有运用修辞手 法。 没能够准确展示景物的 特点。没有使用合理的 结构,没有运用恰当的 修辞手法。 2.大方有礼 展示过程中声音宏 亮,自信大方。 展示过程中声音宏亮, 不够自信大方。 展示过程中声音不够宏 亮,不够自信大方。 3.整体风格统一 公众号整体风格统 一,画面清晰且符合 文章内容。 公众号整体风格较统 一,画面较清晰且符合 文章内容。 公众号整体风格欠统 一,画面欠清晰且欠符 合文章内容。 4.语言完整 语句完整,意思明 确。 语句基本完整,意思基 本明确。 语句欠完整,意思欠明 确。 四、小结 项目化学习以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主题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围绕项目自 主思考、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 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 完整而具体的知识。项目化学习指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生命的内在需要,作为一种探究式 教学模式,完整的项目学习 教学策略更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特点,保证了学生 的学习时间和 探究过程,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识 字技能,并提供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言语 表达能 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课标“要让学生充 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 项目化学习还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 中,通过文本 拓展出关联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在提 升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也培养了自主表达能 力和思维探究能力,习得终身修养。 注释: [1]侯肖,胡久华.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学 报,2016,12(4):39-44. [2]克拉耶克,等.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M].王磊,等译.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4:102-104. [3] ROBINSON J K . Project-based learning: improving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the laboratory[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13,405(1):7-13.
标签: 无
更多
资源足迹
  •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
    胡新笑 2022-08-29 18:36:20 下载
  • 信息中心
    k12 2021-12-16 17:57:3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