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卓雅小学 石德志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理解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进行科学的观察,并能够使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和不溶解现象;能够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科学态度目标: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能
够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并能够尝试用溶解知识解释一些生活
现象。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观察并用科学语言描述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征。
2、学习过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并进行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用科学语言描述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100克盐、玻璃杯1个、矿泉水1瓶烧杯多个、玻璃棒 1根、手
电筒1个。
分组实验:玻璃棒 2根、烧杯 3个、手电筒 1个、20克面粉、30克沙,1
张过滤纸、1套过滤装置。
【教学过程】
一、观察盐溶液,分析溶解现象的特征。
取一小勺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几下。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里面的盐发什么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到盐看不见了)
师:可能是光线不够吧,我们用手电筒来找找。
(师生互动,用手电筒照杯子,引导学生关注到盐的颗粒变的很小,肉眼
已经看不见了)
(板书:不能看见颗粒)
师:盐看不见,那它们到哪里去了?
用吸管在水中各处取水,请同学尝一尝。
(引导学生发现盐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板书:均匀分散)
师:从我停止搅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5分钟,水中的盐有没有沉到下面?
再放5分钟呢?再放1小时呢?
(通过思维辨析,引导学生发现盐再水中的分布是稳定地。)
(板书:稳定分布)
二、观察沙、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分析不溶解的特征。
师:将食盐换成沙或面粉,它们在水中的状态会和食盐一样吗?请同学们
将桌上的沙子、面粉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轻轻搅拌几下,仔细观察,并将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进行观察沙或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并尝试用科学语言表述所观察到
的现象。)
(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板书沙子、面粉在水中的分布特征)
师:食盐在水中的这种状态,科学上称为溶解现象。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每个特征都恰好与食盐相反,科学上称为不溶解。
三、通过过滤,进一步分析溶解现象的特征。
师:那面粉呢?它在水中的状态应该称为溶解还是不溶解呢?
(生发言说明自己关于面粉在水中状态的观点)
师:科学中为了更进一步确定物质在水中的状态,还会使用一种实验方法
来检验:过滤。它是怎样操作的呢?请看教学视频。
(生观看过滤操作教学视频)
师:在利用过滤寻找证据之前,有几点提示,请看大屏。
(与学生互动,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注意这几点)
师:1、2、3、4组过滤盐水,5、6、7、8组过滤沙子水,9、10、11、12
组过滤面粉水,看看哪个小组先得到准确客观的证据。
(生进行过滤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得出食盐水不能用过滤分离,沙子水能用过滤分
离,面粉水能用过滤分离)
师: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下面粉,它在水中溶解还是不溶解?
(引导学生得出面粉的颗粒比较小,暂时悬浮在水中,但是并没有溶解在
水中。)
四、教师小结并激励学生进行更有挑战性的探究。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明下物质在水中溶解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尝试给出溶解的定义)
师: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各种方法研究了物质在水中溶解或不溶解得现象,生活中
还有很多物质,例如油、洗发水、酒精、二氧化碳、氧气等,它们在水中会不
会溶解?希望大家学习了本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板书课题)后,能学会
怎样去研究这些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