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成长故事》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习题课 学时 1 授课年级 三年级
课程指南
智能意识 了解人工智能的产生的背景、意义、发展过程中的曲
折及其背后的原因
智能思维 知道人工智能的概念,能够说出其发展中的四次浪潮
产生的核心原因
智能应用与创造 了解大数据语言模型,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
智能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和现状及意义
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机械仿人到现代的图灵测试、
达特茅斯会议,再到现代人工智能的四次浪潮,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
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互动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人
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并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科技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人工智能的历史了解有限。通
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可以使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和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能够列举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动和讨论,初步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认识人工智能发展的四次浪潮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曲折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其伦理问
题。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
分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2. 协作学习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或讨论任务。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沟
通和协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不同观点和想法的交流。
学习环境与
教学资源
本课程需要学生进行讨论,因此建议在人工智能实验室或配置有相关学习资
源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具体而言,至少应包括:
(1)使用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和投影设备。
(2)准备相关的学习案例和视频资料。
(3)提供互动式学习平台和在线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1. 通过讲述古代偃师为周
穆王献舞的故事,引出人工
智能的起源。
2. 听故事,提出问题,讨
论人工智能的起源。
通过贴近中国历
史文化的例子引
起学生的兴趣,为
理解人工智能发
展历史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由来 3. 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概
念。
4. 讲解图灵测试、达特茅
斯会议等重要事件。
1.通过学习理解人工智能
的概念,理解图灵测试的定
义。思考生活中的图灵测
试。
通过具体案例帮
助学生初步了解
人工智能的概念,
图灵测试,发展历
史。
人工智能四次
浪潮
5. 引导学生学习世界人工
智能四次浪潮与中国人工
智能的发展。
1.通过学习了解人工智能
的发展历程。
通过知识积累,增
强理性认识,激发
学生对人工智能
的兴趣。
动手操练 1.引导学生查询中国人工
智能发展历史上著名的科
学家。
1.通过动手操练了解我国
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著名
的科学家。
培养学生信息收
集与获取能力。
体验人工智能 6. 引导学生利用“文心一
言”与大语言模型进行问答
互动。
7. 引导学生利用天工 AI
了解元宇宙的概念。
8. 组织自己的语言与“文
心一言”大语言模型互动。
9. 利用天工 AI 对元宇宙
有初步的了解。
培养学生运用人
工智能的能力,激
发学生对人工智
能的兴趣。
总结与反思 总结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提问学生收获和疑问
1.反思所学内容,回顾人工
智能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人
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帮助学生巩固所
学,形成清晰的知
识体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