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音信号——声音实验室》教学设
计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1 授课年级 五年级
课程指南
• 了解声音的产生、基本特征和表示(智能意识)
• 分析、类比人类听觉感知,理解机器听觉感知世界的方法与过程(智能思维)
• 了解声音数字化的过程,理解模数转换的过程(智能思维)
内容分析
这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引导同学们探索声音的
奥秘,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以及如何实现声音的数字化处理。课程首先通过观看
实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是如何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激发他们对声音科学的兴
趣。接着,课程深入探讨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色、音调和响度。通过聆听不
同特征的音频和探究观察波形图,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征。课程的核心部
分介绍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详细讲解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三
个关键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并发布编码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对声
音数字化技术的理解。最后,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声
音数字化技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五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进行逻
辑思考,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旺盛,喜欢
探索未知,对科技和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然而,对于语音信号的感知与表示这一
相对专业的领域,学生还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们可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但对于声音的数字化过程,如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等概念还比较陌生。
鉴于此,本节课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将抽象的声音概念
及声音数字化过程落实具体,例如,比较不同声音特征的波形,编码出音频的数字
信号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更深入地理解语音信号的感知与表示。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
帮助学生从具体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课件中的关键知识
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掌握声音的基本特征,包括
音色、音调和响度;
2.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了解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包括
采样、量化、编码;
3.掌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声音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聆听不同特征的音频,了解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
色);
3.通过探究不同特征的音频波形,了解音频波形可以表示声音的特
征;
4.引导学生通过编码任务,体验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5.通过讨论,说明声音数字化技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声音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探索声音的奥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通过小组合作和成果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
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声音的产生、基本特征和表示(智能意识);
2.分析、类比人类听觉感知,理解机器听觉感知世界的方法与过程
(智能思维);
3.了解声音数字化的过程,理解模数转换的过程(智能思维)。
教学难点 1.了解声音数字化的过程,理解模数转换的过程(智能思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学习环境
与
教学资源
·学习环境
研讨型教室或机房
·教学资源
平板电脑或电脑等电子终端、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1.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使
用过微信吗?微信语音是
怎么发送的呢?
2.邀请一名学生描述一下
微信语音的发送过程;
3.提出问题:真实声音是
怎么转变为微信语音的?
1.聆听问题,认真思考;
2.回答问题,尝试描述微
信语音的发送过程;
3.聆听问题,认真思考。
通过提问与学生日常生活
紧密相关的问题,如微信
的使用,可以迅速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
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
奇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
的主题,为后续的深入学
习做好铺垫。
新知讲授
体验探究
【声音的产生】
1.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
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学
习任务单的任务一;
2.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
总结实验结论:声音是通
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观看视频中的实验现
象,并及时记录,完成学
习任务单的任务一;
2.分享任务一的答案,并
认真听讲,了解声音是通
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播放实验视频,为学生提
供直观的实验过程,引导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
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和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
学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
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出科
学原理。
【声音的基本特征】
1.引导学生聆听具有不同
音色、音调、响度的音
频,说明声音的基本特
征;
2.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将
具有不同声音特征的音频
上传音乐镜平台,对比每
组音频的波形有何不同,
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的任务
二;
3.邀请小组分享任务二的
答案,并进一步说明声音
的特征可以用波形来表
1.聆听不同音色、音调、
响度的音频,感受它们的
区别,并了解声音的基本
特征概念;
2.小组分工,将具有不同
声音特征的音频上传音乐
镜平台,对比每组音频的
波形有何不同,并完成学
习任务单的任务二;
3.派一名小组代表,分享
任务二的答案,并认真听
讲,了解声音的特征可以
用波形来表示。
将抽象的声音概念与具体
的音频实例相结合,使学
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声音的
基本特征;通过对比不同
音频的波形,引导其探索
声音特性与波形之间的关
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
分析能力。
示。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通过指针仪表盘与数字
仪表盘,说明模拟信号与
数字信号的概念与区别;
2.说明模拟信号在传输过
程中易受干扰,因此需要
将模拟信号转变为离散的
数字信号。并说明模数转
换使得机器可以分析和处
理声音,听懂人类的指
令,强调声音数字化的重
要性。
1.认真听讲,了解模拟信
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与区
别;
2.认真听讲,了解声音数
字化的重要性;
通过指针仪表盘与数字仪
表盘的直观比较,帮助学
生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
号的概念与区别;通过讲
解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
易受干扰以及模数转换使
机器能够听懂人类语言,
强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
字信号的必要性,使学生
认识到声音数字化重要
性。
实践操作
【声音数字化】
1.说明采样、量化、编码
的概念,并举例示范声音
数字化的操作过程;
2.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单的任务三与任务四;
3.邀请学生分享任务三、
任务四的操作过程。
1.认真听讲,了解采样、
量化、编码的概念,认真
观察教师的示范,学习声
音数字化的操作;
2.完成学习任务单的任务
三和任务四;
3.分享任务三、任务四的
操作过程。
通过举例示范声音数字化
的操作过程,将理论知识
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
学生更好地掌握声音数字
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
学习任务单的相关任务,
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践中,通过动手操作
加深对声音数字化过程的
理解。
思考巩固
1.回顾课堂初始的提问,
说明真实声音是怎么转变
为微信语音的;
2.提出问题:为什么微信
里的声音听起来与现实中
1.了解声音是通过采样、
量化、编码,才能转变为
微信语音的;
2.认真听讲,聆听问题;
3.回答问题,尝试说明微
通过回顾课堂初始的提
问,帮助学生复习声音数
字化的基本概念,巩固他
们对声音如何转变为微信
语音的理解;提出问题关
我们的声音不太一样呢?
3.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
总结说明;
4.邀请学生回答声音数字
化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并
总结。
信语音与日常声音不同的
原因;
4.认真思考,回答声音数
字化在人工智能中的应
用。
于微信语音与现实中声音
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声
音在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变化,促使他们深入
分析问题;总结声音数字
化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知识的
实际用途。
总结拓展
1.通过思维导图回顾课堂
内容,串联知识概念,形
成知识体系;
2.布置课后作业。
1.跟随教师回顾课堂内
容,形成知识体系;
2.了解课后作业并记录。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
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结构;
2.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深化对于
声音数字化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声音的基本特征内容较多,是否需要删减?
2.模数转换的过程需要教师先操作示范,再让学生操作。学生操作过程中,若有遗
忘的步骤,教师需要提供及时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