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周官平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25-05-07 01:20:03
《你画我猜-我与AI的“心照不宣”》.pdf(14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你画我猜-我与 AI的“心照不宣”》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1 授课年级 五年级 课程指南 • 理解日常玩的手机与电脑游戏是通过编程实现的;理解人工智能是综合性 学科,与数学等科学紧密联系;理解生成式 AI 与分类回归算法的大意; 理解算法与程序的关系(智能意识) • 知晓游戏开发的大致流程,并能针对特定的游戏进行具体化阐释(智能思 维、智能应用与创造) • 体验人机交互,培养正确、和谐的人机关系(智能应用、智能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基于成语故事“心照不宣”展开,作为学生接触程序的第一节课, 考虑体验课与程序课之间的衔接,内容由游戏体验到程序讲解全面兼顾,同时因 为是学生接触程序的第一节课,不要求学生进行程序编写,从基础概念(算法、 程序、人工智能)及其相互关系出发、从引领学生读懂程序出发,循序渐进地为 后续课程奠基。在美术、语文和人工智能的跨学科交融中渗透智能思维的培养, 呈现游戏制作的大致流程,渗透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培养学生建立合理 而和谐的人机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时面向深圳市南山区五年级的全体学生,此前对于图形化编程的学习并 不充分,难以保证学生具备读懂程序的能力,需要从基础学起,教学生读程序、 理解程序;学生群体抽象思维还有待发展,对于算法、程序等的概念界定及其相 互关系比较混淆;且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乐玩善玩,对于游戏有着浓厚 的兴趣和充足的好奇心,对于“你画我猜”此类小游戏有着高昂的热情,从游戏 入手,可以建立起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广泛联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类电子游戏是通过编程实现 的; 2.能够理解游戏制作的大致流程,且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解决过程之中; 3.能够初步读懂“你画我猜”小游戏的部分程序,理解条件判断分 支结构; 4.能够理解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数学等科学紧密联系 5.能够理解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6.能够理解生成式 AI与分类回归算法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成语“心照不宣”的讲解与学习,建立起本节课程的跨学科 情境,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通过老师的演示与讲解,学生趣玩“你画我猜”小游戏,并完成 学习任务单上的小任务; 3.基于对“你画我猜”小游戏的切身体验,配合老师讲解算法、程 序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举例讲解分类与回归算法的基本 原理,引导学生建构相关知识,化抽象为具体,理清概念; 4.通过小组合作探讨 AI 绘图与“你画我猜”小游戏之间的本质差 别和游戏制作的基本流程步骤,诱发学生原理层面的深度思考、提 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塑形学生的正 确技术观; 5.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程序所实现的功能,通过教师讲解修正错误概 念,引导学生读程序、懂程序; 6.以练习总结与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巩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产生对于算法与程序的了解兴趣与学习热情等积极情感; 2.能够主动思考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流程; 3.通过娱乐性质的人机交互,培养合理使用 AI 的前提下,人类可 以与技术建立起友好和谐的人机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日常玩的手机与电脑游戏是通过编程实现的;理解人工智能 是综合性学科,与数学等科学紧密联系(智能意识) 2.知晓游戏开发的大致流程,并能针对特定的游戏进行具体化阐释 (智能思维、智能应用与创造) 教学难点 知晓游戏开发的大致流程,并能针对特定的游戏进行具体化阐释 (智能思维、智能应用与创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学习环境 与 教学资源 ·学习环境 研讨型教室或机房 ·教学资源 平板电脑或电脑等电子终端、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积极讲读成 语“心照不宣”; 2.播放《心照不宣》的 动画短片; 1.主动讲读成语“心照不 宣”; 2.观看《曲高和寡》动画短 片; 3.思考《心照不宣》的含义 及其与本节课的关联; 1.建立古今联系,为本 节课创设跨学科的导入 情境; 2.激发学生对于本课内 容的学习与探索兴趣 2. 游戏体验 3.演示相关操作,并引 导学生体验玩耍“你画 我猜”小游戏; 4.提醒学生完成学习任 务单上的任务要求; 4.认真观看教师的操作演 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 体验“你画我猜”小游戏; 5.结合体验填写学习任务 单,积极思考求解问题; 1.于体验中吸引学生注 意力、激发学生对程序 算法的学习兴趣; 2.对于概念界定和对其 中所涉及原理的讲解与 理解打下实践基础 3. 讲授新知 5.讲授算法、程序的内 涵及其与人工智能的相 互关系; 6.举例讲解“你画我 猜”小游戏中所使用的 分类与回归算法; 6.学习算法、程序的界定内 涵,积极思索两者与人工智 能之间的关系; 7.基于游戏体验,学习与了 解分类与回归算法的相关 知识; 1.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2.在实践的基础上强化 与提炼理论知识,相互 结合、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 7.引导学生回顾 AI绘 图,积极思考其与“你 画我猜”小游戏之间的 异同并加以讨论,帮促 学生头脑风暴; 8.积极回顾所学、思考并交 流讨论 AI 绘图与“你画我 猜”小游戏的异同; 9.积极思考游戏制作的流 程并分享交流; 1.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 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智能思维 与问题解决能力; 3.提升学生交流表达与 8.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并 讨论游戏制作的流程步 骤,防止学生觉得过难 可以呈现步骤要求学生 排序以提供学习支架; 9.引导学生以“你画我 猜”小游戏为例,将上 一步讨论的步骤具体 化、详细化; 10.联系实际游戏体验,将 上一步的流程步骤进行具 体化、详细化; 合作能力; 5. 程序解密 10.给学生呈现程序块, 引导学生思考对应实现 的功能,并加以讲解 11.积极观察与思考程序模 块,探索与学习其对应实现 的功能 1.培养学生读懂程序的 能力; 2.提升学生智能思维; 3.为后续课程学生编程 做铺垫 6. 总结练习 11.组织学生根据练习提 示,回顾与总结本节课 程所学习的内容; 12.进行伦理道德和责任 意识层面的提升,点明 良性人机关系的前提 12.根据练习提示,回顾与 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13.理解人机关系,树立建 立良性人机关系的意识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加深学生记忆;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机观念 板书设计 你画我猜-我与 AI 的“心照不宣” 一、心照不宣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 清·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了。” 意指彼此默契十足,不用言语说明也能心领神会。 二、你画我猜 一边玩一边填写学习任务单 三、人工智能、程序与算法 三个概念由小到大:算法→程序→人工智能 程序是算法的表现形式,算法是程序的核心 人工智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算法和程序是基础 四、分类与回归算法 分类:区分两种不同的东西 回归:比较东西之间的异同 五、小组讨论 1. AI绘图与“你画我猜”小游戏的异同 2. 游戏制作的步骤:分析-设计-制作-运行-修改 3. 以“你画我猜”小游戏为例,将上述 5步具体化 六、程序解密 开始-初始化游戏-下一步(题)-清空画板-连接程序-条件判断分支结 构-计算总分-出题规则-结束游戏、宣布得分 七、练习总结 1. 你和 AI心照不宣吗? 2. AI绘图和“你画我猜”小游戏的本质区别; 3. 游戏制作的五步骤 4. 解读“你画我猜”小游戏的程序文件 八、升华主题 合理使用 AI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 教学反思 对于原理的讲解要到什么程度? 分类与回归算法对于五年级生来说能理解到何种程度? “你画我猜”程序解读会不会太难了?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周官平 2025-05-07 01:20:0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