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合成》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1 授课年级 五年级
课程指南
• 理解语音合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到机器可以通过语音产生自然
流畅的语音,拓宽对智能技术的认知(智能意识);
• 通过制作有声书的实践,运用语音合成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语音,培养
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智能应用与创造);
• 在实践体验中调整不同参数来控制合成语音的效果,培养观察、分析和调
试的思维能力(智能思维);
• 通过思考和讨论语音合成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如语音合成的真实度、
个人隐私等,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思考能力(智能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
本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
语音合成技术,完成有声书制作。在内容安排上,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
先,引导学生学习语音合成软件的操作方法,包括文本编辑、语音参数设置等关
键环节;接着,介绍语音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为学生打下知识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亲自动手制作有声书,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语音合成技术的
理解;最后,通过成果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相互学习、共同
进步。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
心和探索欲。在信息技术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搜索能
力,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文本编辑和图像处理。然而,对于人工智能这一较为专
业的领域,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故课程将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入语音合成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程将
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语音合成的应用,通过制作有声书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深入理解语音合成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语音合成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通过实践体验,掌握语音合成平台的使用方法;
3.理解语音合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过程与方法 1.以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案例作为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讲解语音合成的原理;
3.引导学生使用语音合成平台生成语音、调整参数、合并音频,
完成有声书的制作;
4.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应用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5.总结语音合成技术的知识点和实践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布
置相关练习题和拓展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语音合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制作有声书的实践,运用语音合成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化
为语音,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智能应用与创造);
2.在实践体验中调整不同参数来控制合成语音的效果,培养观
察、分析和调试的思维能力(智能思维);
教学难点 1.通过制作有声书的实践,运用语音合成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化
为语音,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智能应用与创造);
2.在实践体验中调整不同参数来控制合成语音的效果,培养观
察、分析和调试的思维能力(智能思维);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学习环境
与
教学资源
·学习环境
研讨型教室或机房
·教学资源
平板电脑或电脑等电子终端、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一段语音合成的
应用实例(如智能音箱的语
音回答、导航的语音提示
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机
器是如何学会说话的?”引
导学生思考语音合成的概
念。
1.观看语音合成应
用实例,感受语音合
成的实际应用。
2.思考并回答教师
的问题,积极参与讨
论。
1. 通过实例展示和提问,引
出语音合成的主题,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
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知
1. 解释不同参数(如音
色、语速、音调)对合成语
音的影响;
2.详细介绍语音合成的原
理,包括文本分析、合成算
法、语音输出等步骤;
3.展示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
合成技术的最新进展。
1.理解参数调整对
语音合成效果的影
响;
2.理解语音合成的
原理和工作流程。
1.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2.了解语音合成的原理和应
用;
3.为后续的实践体验提供理
论基础。
3.
实践体验
1.指导学生登录语音在线合
成平台,尝试输入文本并生
成语音;
2.引导学生调整音色、语
速、音调等参数,感受不同
参数对合成语音的影响;
3.提供有声书案例片段,指
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
语音合成。
1.按照教师的指导,
登录平台并尝试生
成语音;
2.调整参数,观察并
感受合成语音的变
化;
3.根据有声书案例
片段,选择合适的参
数进行语音合成练
习。
1. 使学生亲身体验语音合
成的过程;
2.加深对语音合成原理和应
用的理解;
3.提高语音合成实际操作能
力。
4.
回顾讨论
1.引导学生讨论与回顾本节
课的内容;
2.通过目前因语音合成技术
被不法分子利用的社会现
象。逐步引导学生到社会责
任与人机关系层面的思考与
讨论;
3.呈现判断问题,培养学生
明辨是非的思维能力,提升
学生智能时代的道德修养与
品德涵养。
1.积极思考、回顾与
讨论本节课所学;
6.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问题“在使用语音合
成技术时应当注意
什么?”各抒己见,
踊跃表达;
3.运用火眼金睛,明
辨是非对错。
1.总结与回顾本节课所学,
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辩
证思维,培养学生的正确技
术观;
3.提升学生交流表达与合作
能力。
5.
课后练习
1.给学生呈现课后任务。 1.完成课后任务。 1.巩固所学,提高学生实际
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进一步
培养学生理性运用语音合成
工具的思维与能力。
板书设计
语音合成
• 语音合成的应用场景
语音助手、智能音箱:互动交流
导航语音提示:获取路线
文字内容转化为语音:书籍、杂志、新闻
广播和电台节目的合成:呈现有趣的内容
• 实践体验:尝试语音合成平台
登录语音在线合成平台
输入内容、选择音色和语速
试听生成的语音
• 语音合成的原理
文本分析
合成算法
语音输出
• 制作有声书
选择书籍片段
根据文本内容选择音色、音速和音调
合作分工,制作一本完整的有声书
• 分享和反思
分享制作的有声书
互相评价和反思
讨论挑战、解决方法和对语音合成的感受
教学反思
1.在实践体验环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尝试不同的参数调整,并让他们在
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体会;
2.在语音合成的原理部分,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
杂的技术原理;
3.在分享和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促进他们对语音合成技
术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