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数据的相似性度量》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1 授课
年级
八年级
课程指南
智能意识 理解距离度量对人工智能算法的重要性
智能思维 理解离散型数据与连续型数据,可以对
生活中常见数据进行区分
对于给定的向量,掌握计算欧氏距离的
方法
内容分析
本课时将主要介绍数据特征的相似性度量,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重要的数据分
析方法。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区分离散型数据与连续型数据的方法,并
学会使用欧氏距离来分析和分类数据。我们将以文本情绪分类为例,展示如何通过
简单的距离计算方法实现情感分析。这节课是整个初中人工智能课程的第二课时,
作为对数据特征相似性度量的介绍,它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人工智能概念之后进
行,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体验过基本的情绪识别和文本编码,了解情绪识别和文本编码的基本
方法等,形成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问题,进行推理。而且学生
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有较高的熟练度,这对于学习本堂课的内容非常有帮助。
认知特点:
学生逐渐发展出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更复杂、抽象的概念。青春期的学
生可能经历注意力波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可能表现出较高的注意力,而对其他事物
可能表现出较低的兴趣。与同龄人的关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更愿意在
小组中学习,分享想法,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
学习风格:
学生更喜欢通过听、看、动手等多种方式来学习。不喜欢一味地讲授式教学。
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感兴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并且安排相应的实践体验
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是重要的,
小组讨论和合作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离散型数据与连续型数据,可以对
生活中常见数据进行区分
过程与方法 对于给定的向量,掌握计算欧氏距离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机器学习中距离度量的基本
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
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欧氏距离的计算
• 离散型数据和连续型数据
教学难点 向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问题驱动法
学习环境与
教学资源
·学习环境
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机房,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系统等
·教学资源
课件、教案、读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介绍具体情
景(2分
钟)
1. 引入具体情景:
在上节课中,我们将对于 5000万条文字评论进行情绪分
类,判断对视频内容是喜爱还是不喜爱。我们可以让 AI
将文本依据情绪分为两类,然后人工观察两类分别属于
什么情绪
2. 引入本课例子
本节课以“这个视频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①、
“这个视频看的我心里难受,本来今天挺高兴的,看的
心里不痛快” ②和“这个视频还行啊,不算特别差也
认真聆听 通过真实情
境任务,引导
学生进行思
考,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说不上多好,但是勉强够看” ③三个句子为例进行情
绪分析。
词袋模型复
习
(5分钟)
1. 词袋模型:
词袋模型就是将句子“打碎”成单词,再将单词一边计数,一
边“放入袋子中”。由于只对单词进行了计数,我们只知道每
个单词出现了多少次(词频),而失去了单词和单词之间的
顺序信息。
2.将案例分词,并统计积极词汇数和消极词
汇数:
句子 积极词汇
数
消极词汇
数
向量
句子① 2 0 (2, 0)
句子② 1 2 (1, 2)
句子③ 2 1 (2, 1)
1.认真聆听
老师的讲解,
做好课堂笔
记;
2.认真听讲,
做好课堂记
录
通过老师的
讲解和学生
的思考帮助
学生了解分
词的原因。
通过老师的
讲解,将句子
转为向量的
方式
介绍离散性
数据和连续
型数据(5
分钟)
1. 结合案例讲解离散数据
例子中表示个数的数据就是离散型数据,无法连续变
化
2. 结合案例讲解连续数据
气温等可以连续变化的数据为“连续型数据”
思考:还有哪些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1.认真聆听
老师的讲解,
做好课堂笔
记;
2.讨论生活中
常见的离散型
数据和连续数
据
通过老师结
合案例讲解
离散数据和
连续数据,掌
握离散数据
和连续数据
的定义和区
别
讲解欧氏距
离(6分
钟)
1.讲授欧氏距离的定义:
“欧氏距离”,全称“欧几里得距离”,通俗来说就是
日常生活中大家所说的“距离”,具体而言,欧氏距
离是指两个数据点直接的距离
1.认真听讲,
掌握欧式距
离的定义和
计算方式
通过教师对
欧式距离的
详细讲解,掌
握欧氏距离
的定义和计
算方式
2.讲授高维度欧氏距离的推理:
从线上两点距离到面上距离再到立方体上两点距离,
归纳总结高维度欧氏距离的计算公式
依据计算结
果进行聚类
(5分钟)
1.案例数据计算结果:
点间距离 A B C
A 0 约 2.236 1
B 约 2.236 0 约 1.414
C 1 约 1.414 0
2.画出平面中的 ABC 草图,观察距离:
AC之间的距离<BC之间的距离<AB之间的距离。我们
基于此将 ABC三个数据点分为两类,可以得到 AC为
一类,AB不为一类。因此我们的分析结果,AC为一
类、B单独为一类;此外,相对于点 A,点 C 离点 B
更近一些。
跟随老师的思
路,认真听老
师讲解
观察草图,将
三个数据点分
为两类
通过教师对
欧氏距离的
讲解,以及通
过案例进一
步解释和说
明欧氏距离
计算方法和
实际应用掌
握欧氏距离
计算和应用
依据聚类结
果得出结论
(1分钟)
1.得出结论:
AC 为一类,B 为一类,且人工观察得到 A 句子为积极情绪,
B 为消极情绪,因此 AC 类为积极情绪,B 类为消极情绪
1. 跟随老师
的思路,
认真听老
师讲解聚
类后分类
回扣案例问
题
思路
体验欧式距
离文本分类
过程(7分
钟)
1. 体验活动
基于刚刚的情景,对于“这个视频真不错,让人心情
很好”这句文本计算其与 A和 B间的欧式距离进行分
类,并阐述原因。
1. 认真参与
体验活动,与
小组成员一
起,共同观察
输出结果并
讨论思考问
题
动手实操体
会欧氏距离
的计算
思辨探讨案
例的潜在问
题(7分
钟)
1. 小组讨论
本节课的案例使用积极消极词汇数量分类可能存在什
么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能提出哪些解决方案?
在人工智能中,相似性度量可以被应用到什么地方?
小组讨论思
考,听从教师
辅助引导
锻炼批判性
思维,让学生
获得成就感,
提高对人工
智能的兴趣
课堂总结(1
分钟)
1. 师生共同总结:
数据特征的相似性度量:
欧氏距离的定义
欧氏距离的计算方式
离散型数据和连续型数据
跟随老师思
路共同总结
本堂课所学
知识
通过总结归
纳进一步巩
固本堂课所
学内容
板书设计
数据特征的相似性度量
一、文本 向量
二、向量➡️距离
欧式距离
教学反思